...使用新型材料和工艺做法,追求个性的室内空间形式和结构特点.-...
徐建国 邓全明
摘要: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是待石灰泥底墙面未干时用石墨等颜料绘制的工艺,这种工艺在传统苏南民居建筑装饰中被广泛应用。它主要体现在灶壁及室内外墙面的黑色涂抹部分,其常见的表现题材为山水、花鸟植物及几何形装饰纹样。苏南地区民间湿壁画工艺造型简洁、设色清雅,极具装饰味。体现了苏南民俗对建筑装饰追求简洁素雅、崇实达用的思想。
关键词:苏南民间 湿壁画工艺 灶壁画 装饰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4-0042-02
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是应用湿壁画工艺技巧进行的室内外建筑装饰的工艺。它是采用熟石灰与稻草纤维加水混合后涂抹粉刷砖墙,趁墙面未干时使用墨或者矿物质颜料和植物性颜料绘制墙面,利用新鲜的石灰墙面产生的自然吸水现象,使颜色自然渗透进墙体,干后保持长久不掉色的工艺。[1]
一、苏南民间湿壁画制作工艺和表现技法
苏南民间湿壁画的技法是靠师徒传授而延续,很少有文字记载,也没有技法标准一说。但在制作工艺上基本都遵循了以下两点:一是壁面的制作按照传统建筑中石灰泥粉刷涂抹墙面的方法;二是待墙面未干的时候即开始涂墨或绘制。
石灰泥的主要成分是熟石灰和稻草纸筋,其中熟石灰是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经过长时间浸泡封存而形成的,一般至少要等半年以上才可以使用。与西方湿壁画基底略有不同的是西方的湿壁画通常是使用石灰混凝土底子,它的主要成分是石灰浆和沙子。[2]
由于受到湿壁画墙面干湿变化的要求,民间湿壁画工艺制作者一般在完成墙面的粉刷后的当天或者第二天即可开始绘制壁画。不同于西方湿壁画严谨的制作工序,苏南民间湿壁画一般不需要事先画稿和拓稿,而是采用直接画法,所有内容烂熟于心,线条勾勒、填色作画一气呵成,如同画中国写意绘画。由于湿壁画是在未干的墙壁上作画,不能修改,比起在宣纸上画国画难度更大,因此湿壁画工艺的作者通常是具备多年的砌灶经验的老师傅。
在灶头壁画绘制中,先是根据灶头的结构分成几个部分,然后用墨色、毛笔以几何装饰纹样的形式将每一部分进行装饰,在壁面的主要区域添加几何形外框,其它区域或直接用几何图案进行绘制。每一个区域绘制的内容通常并不关联,包含不同的主题,均以独幅画面呈现。一般在灶台的下部只做墨色平涂,不作画。在绘制较长的直线时候一需要借助木工常用的墨斗先弹线,再描画或大面积平涂,也使用界尺作画。与安徽皖南地区的装饰壁画细腻、工丽得风格不同,苏南民间湿壁画装饰手法别具一格,造型简洁清雅,兼具工艺性和写意性。表现技法简单实用,印证了民居建筑装饰受到到晚明文人隐士参与建园设计,追求“删繁去奢”“尚雅摈俗”的设计思想。[3]
二、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的色彩特征
苏南民间湿壁画的设色有显著的地方特点,与浙江嘉善地区的灶壁画有很大差异。嘉善地区灶壁画构图饱满、画风细腻,讲究留彩不留白,故而通体着色,浓妆彩绘,甚至将西洋画的手法应用上,使装饰在灶台上的壁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至于掩盖了作为灶台本身的功能性。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并不乐于在壁面上染成五彩的颜色,而是借用了传统中国绘画的墨色为主的表现手法,色彩上多以墨色为主。其原因归结为四点:一是苏南民居建筑装饰风格整体上是一种简约俊逸的造型与样式,具有清润典雅的建筑风格。应用于民居建筑装饰的湿壁画工艺也多遵循这样一种建筑风格,尤其是在室外墙面的色彩装饰中,都采用墨色。二是用于湿壁画包括涂抹于外墙的的黑色材料通常是石墨或者炭黑墨,石墨本身是一种矿物质颜料,它和墙壁的石灰石材料性质一致,能够很好的渗透和融合。炭黑墨也就是现在常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碳烟,也能与石灰墙面有很好的渗透作用。过去有用锅底灰作为黑色颜料绘制灶头画,锅底灰是秸秆燃烧后的烟墨,实质就是民间简易制作的碳烟墨。为了能够让墨色更好的渗透于壁面,浙江嘉兴一带有在墨汁中加入白酒的说法,在苏南地区是否也有这种做法尚无考证。三是进行绘制的匠人一定程度上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传统国画认为墨色乃五色的统领,从哲学角度理解,黑与白是阴阳相生涵盖着宇宙一切。明代中晚期苏南地区的吴门画派,注重笔墨情趣,强调感情色彩和幽淡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的格调,对后人的审美表现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四是墙壁用石灰腻子粉刷后看起来都是白色的,没有对比显得比较苍白,用墨色对部分墙面进行分割涂刷以后,使整个建筑黑白分明,增强了立体感,也能显现出精气神来。(如图1)
此外,从湿壁画装饰工艺应用的位置来看,多见于灶头壁面上,包括灶的正面上方、灶头下面踢腳位置、以及灶的侧面,这种装饰民间称“灶头画”。另外出现在室外山墙的顶部,沿屋檐走势的位置、窗檐下(如图2)及建筑下方踢脚线等位置,底部踢脚线位置以黑色装饰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耐脏。老式墙壁都以石灰粉刷,外墙底部涂以黑色不失为耐脏的好办法。而用黑色绘制在山墙檐壁处还能起到屋檐和墙壁在视觉上的衔接作用。苏南民居建筑“粉墙黛瓦”色彩以黑白灰为主,风格质朴、简雅,这其中湿壁画工艺装饰手法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的题材在色彩的表现上略有差异,一般山水题材基本为黑白色。花鸟题材除了单纯以黑色勾勒外,有时还会敷以淡彩,常见的设色有朱砂、胭脂、粉绿、豆绿等。这些颜色多来自食用色素,或者天然的植物中萃取,例如豆绿通常用蚕豆叶捣烂取其汁液,用桑椹汁液作为紫红染料。苏南湿壁画设色以平涂为主,不会过多的渲染,也很少见颜色重叠,整体看来造型简洁明了,黑白分明。
三、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的题材特征
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的题材多以山水、花鸟植物、几何图案及点线面的装饰为主,尤以花鸟植物居多,少见人物画。花卉植物常见荷花、莲花、莲藕、牡丹、石榴、仙桃、葫芦等寓意吉祥的题材,如配有文字大多为福、喜、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丰衣足食等。这一类题材在其它装饰造型中也屡见不鲜,是中国民间常见的装饰题材。值得注意的是在苏南地区的建筑装饰中几何纹样被大量使用,比如苏南民居建筑中窗格上常见的冰裂纹、方格纹,在地面的铺装上有菱形纹等。几何纹样是对自然形态的高度概括,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符号化的倾向,它变化丰富、适应性强,呈现出种简洁单纯的抽象美感。几何纹样在新时期时代的彩陶纹样上就开始使用,在湿壁画装饰工艺中成为一种主要的装饰形式。常见的苏南湿壁画工艺装饰纹样有直线纹、波形纹、回形纹、花瓣纹、还有带有特殊寓意的如意形纹、方形纹等。纹样大多以二方连续的方式出现,表现出重复的节奏美感。下面我们以在苏州地区看到的两幅作品探讨苏南湿壁画的题材特点。
图3中的装饰并未出现常见的花卉植物,而是仅仅以几何纹样对灶台上部各个体面进行了分割,让比例看起来更加匀称。虽然在中心位置留了空白,但是这种简单的装饰形式却给人以简洁明快、以少胜多的感觉。这种装饰显现在苏南地区并不少见。图中在灶台的中部龛的下方有一个花瓶的造型,并以正负形的表现,即作为图的花瓶本身是墙体本身的白色,而在瓶形的外部涂黑,正负形的图底关系应该是在施作者实践中发现并掌握的技巧,在后来的装饰中普遍的应用。
图4中绘制了莲藕、牡丹、蟠桃等花草植物,同时描绘了蜻蜓、蝴蝶两种昆虫,构图上类似中国花鸟,花枝向一侧倾斜,又做到了均衡又变。图形以独立的形式出现,它并非以写实的方式呈现,而是经过精心设计,更加注重了装饰性,线条勾勒,淡墨晕染,看起来非常生动。这种花鸟题材及表现形式受到传统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影响,在苏南民间湿壁画表现中具有普遍性。
四、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装饰的功能
装饰总是和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没有功能的装饰,也不存在没有装饰的功能。苏南民间在灶头上作画首先具有审美功能,通过灶头画的内容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灶台上方通常有一龛,作为祭祀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廿三,民间就要祭灶公,在灶台上方香炉上点上香,供上水果糕点,祈求神明保佑,合家平安。这使灶台具有了一种神圣的功能,民间在灶台上作画装饰自然也融入这份美好的期许之中,如图1。
其次是突出与调节功能。装饰在建筑的构造和形式中,可以起到调节比例、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的作用。苏南湿壁画工艺装饰利用几何形线的分割,将灶头或者建筑外观的墙面在视觉上区分了的不同的体块,使比例协调、体块分明,加强了结构的视觉感知。通过装饰本身外在表现,使建筑主题和某种文化涵义凸显出来,形成视觉上的显著点,产生深刻的感染力。
再有是符号与标志的功能。建筑中的装饰常常是历史文化信息的主要承载物,可以通过建筑阅读到一个时代的全部信息——人们的信仰、道德、技术和情感。[4] 民间湿壁画工艺的装饰并不与建筑构造直接发生关系,而是通过添加绘制的一种图形,在室外的装饰通常是有规律的,并按一定标准进行平涂,形成视觉上的对比,正是这种简单的平涂方式,使苏南民居建筑具有了极强的符号化特征,符号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被同一文化体系下的所有人理解,[5] 苏南民间湿壁画这种带有符号价值的表面处理,凸显了苏南民居粉墙黛瓦、竹影婆娑的审美表现。
五、结语
苏南民间湿壁画属于民间工艺,做工大多不够精细,加之画工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壁画甚至显得有些粗拙,其画本身保存价值不高,一般随着灶头的改造和建筑的拆除而消失。但是作为一种湿壁画的工艺,有着其独到的魅力,散发出民间建筑匠人的智慧,应该被保留和传承下来,这种湿壁画的装饰工藝同时也是苏南民居建筑装饰风格特点的重要体现。这种装饰手法在古建筑的修复,包括故居、纪念馆、别墅院落等仍然可以保留使用,它在传统建筑上都是必不可少的施工工艺,在现代建筑中这种工艺也有借鉴之处。总体而言,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重装饰兼写意,以花鸟植物题材为主,普遍使用几何纹样装饰,色彩以墨色主,室外墙普遍使用墨色以线面装饰平涂的湿壁画工艺。这种装饰工艺更加凸显苏南民居粉墙黛瓦、竹影婆娑、小桥流水的庭院式建筑风格,也体现了苏南民俗对建筑装饰追求简洁素雅、崇实达用的思想。[6]
参考文献:
[1]徐建国.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
[2]阮祖隆.西洋湿壁画艺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3][6]崔华春,过伟敏.晚明苏南民居建筑装饰设计思想探源[J].城市文化资本,2016,(09).
[4][美]詹姆斯·特里林.装饰艺术的语言[M].何曲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
[5][匈]拉兹洛·莫霍利·纳杰.新视觉[M].刘小路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