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施淡彩

新闻
艺术评论
2017年09月05日 20:24

如冰似玉 薄施淡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的陶瓷艺术

“醴陵釉下彩早期称‘釉下五彩,清朝雍正年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泥釉粗糙,色泽灰暗,装饰简单,时人称为 ‘土瓷。”[1]较其他古窑口而言,醴陵釉下彩的历史其实并不长,还曾历经沧桑。“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制瓷 (白瓷 )从粗瓷向细瓷发展中,湖南官立瓷业学堂设立,开创出前所未有的釉下多彩装饰工艺,当时只有绿、赭、黑、玛瑙红和青花五个颜色,醴陵釉下五彩也因此而得名。釉下五彩瓷创始难能可贵,瓷艺作品晶莹淡雅,别具风格。至 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宗师吴寿祺的《扁豆双禽图》作品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獲得金牌奖章,醴陵釉下五彩瓷才得以名扬天下。经历了 20世纪初短短的一二十年发展期后,受多次战争影响,釉下五彩生产开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厂停产,醴陵瓷业日渐没落,釉下五彩工艺濒临灭绝。 1955年,政府决心重振醴陵瓷业,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醴陵成立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2]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成立对研究和恢复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生产技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醴陵釉下彩瓷的发展,在现代陶瓷基础工业对原料、釉料、色料的综合科研与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取得了质的飞跃。醴陵釉下彩瓷艺术的发展成熟,带动了湖南陶瓷产业的发展。自20世纪 60年代以来,新兴的醴陵陶瓷,列为中国当代七大陶瓷产区之一,成为我国南方当代硬质瓷生产发展中,与景德镇齐驱的艺术瓷、日用瓷、 家用瓷基地。 1964年醴陵 白瓷釉下彩兰海棠餐具,于国庆 15周年起始,入选人民大会堂国宴庆典用瓷。它与 1974年周总理主持工程、新北京饭店用瓷——釉下兰牡丹纹餐具,共获 1979年国家经济建设委员会授予陶瓷行业的首枚质量金奖。湖南省醴陵陶瓷研究所不仅是醴陵釉下彩瓷的科研基地,也是釉下彩瓷艺术的创作中心。陶瓷研究所第一批学徒共有十人,陈扬龙便是其中之一。出身于陶瓷世家的陈扬龙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他暗下决心:愿意为陶瓷事业服务一辈子! 从陈扬龙走进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开始,才逐渐接触到“艺术瓷”,并被其深深吸引,终其一生都在研究艺术瓷的创作。陈扬龙清楚地认识到不同艺术家处理作品的方式并不一样,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对古代各时期的优秀作品认真研读,仔细琢磨,不仅学习他们高超的工艺技法和装饰手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那种正确对待传统、大胆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陈扬龙在绘制中,传统的技法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要求,“根据历年经验,吸收了工笔花鸟画‘三矾九染的画法,在传统 ‘单线平填技法的基础上,探索并总结出‘薄施淡染的绘制方法。即在原来釉下色料中加大了水的成分,着色时,颜色随水渗进坯胎,通过浓淡深浅的反复操作,少则 2、3次,多则 7、8次,将釉下色料带入更深层的泥坯中,使颜色渗浸在泥坯里,与泥料溶为一体。这样,作品既保持了釉下五彩传统 ‘勾填的特色,又加强了水灵通透、清新淡雅的效果,使釉下五彩瓷淡而不薄、层次感丰富,更能体现材质的润、透之美。 ”[3]比如作品《翰墨遗香》的器型设计就是根据他早年创作的《五头牡丹图纹文具》中的一件笔筒作品造型放大设计的。此件作品在传统的直线造型上强调了口与足的刻画,考虑到现在有些画家用的笔都比较大,所以就放大造型,使笔筒更加朴实实用。形体稳重大方,装饰线条清晰明快,是一件“墨以破用而生韵”的杰作,与“丹青竞胜”的色彩观反其道而行之,巧用“墨分五色 ”的单一墨色以及自己多年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薄施淡染”技法,使画面层次丰富,宁静祥和,真气弥漫,和气通灵。其笔下的淡墨牡丹,仍不减其国色天姿和绝世风韵。画法上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然又有很大区别。“没骨法”是中国传统花鸟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相反,陈扬龙在瓷器装饰上不是没有用线,而是用墨线或色线在“素烧坯”上面勾勒装饰形象的轮廓,然后在勾勒的线内填色水。勾勒的线条中含油而具有阻水作用,在勾勒的线条界定的范围内分水,可使液态色料不至于扩散到墨线(色线)外面,根据预设的颜色进行分水,烧成后呈现鲜艳的各种色调,经过高温烧制后,墨迹挥发,留下空白的线,间隔色块,使得纹饰与釉面浑然一体,成为醴陵釉下五彩特有的“无骨画”。好像没有线条一般,其效果类似于“没骨画”,但画法却恰恰相反。陈扬龙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巧妙地运用试验效果,既保留了釉下五彩的传统的分水工艺,又体现了细腻丰富的个人艺术语言,从而创作出釉下彩前所未有的画面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由此为醴陵釉下五彩装饰工艺打开了一扇大门,开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 陈扬龙的陶瓷艺术作品题材皆源于生活,并且都是自己写生的作品,从不抄袭或者临摹他人的绘画作品,他作品中的花卉蔬果都是从自己的写生稿中整理来的。“在陈扬龙眼中,一枝闲花亦朋友,几株野草皆文章。他将它们 ‘人格化 ,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或朋友,关爱备至,观察入微。即使是街角的小花、墙边的小草、树上的野果、大棚里的蔬菜,都逃不过他的慧眼,一并成了他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 。陈扬龙根据写生稿,研究适合什么样的器型;有时候根据眼前的器形,研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适合什么样的构图,反复推敲,达到画面与器物造型的统一。在创作过程中,结合他心中的 ‘意象世界 ,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艺术创作,因而能真正做到远离名利、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与时俱进,经过五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晶莹润泽、清新淡雅、天真秀逸、宁静高洁。陈扬龙热爱生活,对平常见到的景物都记在心里,认真描绘,赋予它们以生命,然后再在陶瓷上把它们表现出来,从而创作出一件件极富特色的作品。 ”[4]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一再强调:“陶瓷艺术要保持自己的工艺特色,不能被其他的形式覆盖,否则,失去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淹没在千篇一律的绘画抄袭中,就毫无新意可言了。”艺术源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这句话虽然简单,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陈扬龙大师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闲心对定水,情景两无尘”。在广大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眼里,陈杨龙的作品就是他们心中的一泓“定水”,看到它烦躁的心情就会立刻安定下来,这也正是陈扬龙陶瓷艺术魅力之所在。陈扬龙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也许在中国画家里并不算突出,但当他的绘画才能与瓷艺技巧相结合的时候,瓷与画相濡以沫,亲密无间,就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度,令人赞叹! 在当今陶瓷市场上一片低迷的情况下,陈扬龙的陶瓷艺术作品就像一股清流,清新脱俗,高雅精致,他的陶瓷艺术创作理念扎根于传统又立足于当代,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当代醴陵釉下五彩的典范,甚至可以说是当代整个陶瓷艺术界的典范。如今,他的后人正在沿着他的足迹,坚守着他创立的陶瓷艺术理念,传承他开创的“薄施淡染”这一技法,并将其不断完善,再攀高峰。在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双年展中,陈扬龙女儿陈利的陶瓷作品脱颖而出,其中《万紫千红》于 2016年10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一殊荣不仅成为其个人工艺美术事业的最大褒奖,也是“薄施淡染——醴陵釉下五彩”技法传承工作的见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陈利为代表的这一代陶瓷艺人的不断努力下,醴陵釉下彩这一精美瓷器将会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注释: [1][2][4]王焕:工极而韵——陈扬龙釉下五彩瓷的艺术成就[J].中国艺术时空.2014(4). [3]陈扬龙:必须从整体上理解瓷器之美, http://www.leshan.cn/GB/180/190/199/22753.html 王焕: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副研究员endprint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生活 文章 陶瓷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