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焰的油画浅析

新闻
戏剧之家
2017年11月01日 04:30

毛焰卖的最贵的油画片

【摘 要】毛焰的肖像作品具有中国人特有的气质,甚至有水墨晕染的意境,他的创作状态值得很多中国画家学习。

【关键词】毛焰;油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188-01

毛焰,1968年生于湖南湘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又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至今。画如其人,毛焰画面里很难出现两个人,也看不到很大的场景。他本人就是这样的状态,深居简出,淡泊明志。有些画家喜欢走出去寻找灵感;有些画家喜欢呆在画室里,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毛焰显然属于后者,剖析人物精神气质所散发出的那种气味,毛焰谓之为“腥味”。

他的天赋在他的大学本科阶段就已显露出来。不过按他自己的话说,他之所以对肖像如此敏锐与他的自卑感还有点关系。刚考上本科那会儿,他觉得很茫然,觉得所有人都比他画得好,画一辈子也无法赶超自己的学长学姐,他便尝试改变。有次在美院写生,他要求模特盯着他看,这在以前他是没有这个意识的,他就把模特盯着他看的神态画了出来,结果在美院引起了比较强烈的轰动,从此他的带有神经质的敏锐天赋就被自己发掘了出来。

毛焰的成名作是他的一幅《小山的肖像》,是他本科刚毕业时画的,画的是现在的著名批评家李小山。这张画采用他一贯的构图习惯,画中人的大小也基本是真人的等身大小。颜色以深灰为主。虽然模特身穿红马甲,但看起来也不明艳,加上画面左下角的灰绿色布娃娃,更显得此作品传达出了一些忧伤、颓唐的氛围。

毛焰在本科阶段就有了一套成熟的造型手段,他采用对模特微变形和夸张的手法,反而与齐白石所说的,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的理论不谋而合。脸连带着五官被严重拉长了,这让笔者想到了莫迪利阿尼的肖像作品,显得非常古典化、情绪化和戏剧化。反过来再看李小山本人的照片,会发现毛焰夸张得极其巧妙,会让观众有种画得比真人还像的错觉。毛焰早期的作品还是非常有棱有角的,用笔方硬,结构锋锐,边缘清晰,张扬出了年轻人的激动和焦虑的心情。

从这幅画开始,毛焰就跳入了肖像的“大海”,如鱼得水。先后创作了多幅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直到1998年,毛焰认识了托马斯——这个让毛焰寄托了半生的形象,竟偶遇于普通的饭局。托马斯其实是个“无关紧要的人”,一位南京普通外语教师,毛焰经常以各种名义约他出来打球、吃饭、唱歌,目的只有一个,增强彼此的了解,进而多拍点他的肖像照片。对毛焰而言,托马斯的形象是“托物言志”里的“物”。重要的是,以托马斯为形象的肖像可以使毛焰远离那些有所表达的表面意义。中国的画家总有一种心理负担,这在国画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技法表达往往与中国传统既定的程式化法则相互矛盾,画家画传统题材时,也往往会被拉进传统的评价体系,加大了画家的局限性。毛焰就想到了这个暂时折中的办法,用画一个外国人的来消减中國符号。

毛焰用长期坚持画托马斯一人的行动来达到不断深化形象和认识的目的。毛焰在挑选照片素材时,会选择托马斯最不经意的表情,似有似无,没有喜怒与哀乐。一个形象就这样重复了十年。

一个形象有必要这样重复吗?那他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为了市场?是思维懒惰?大概是因为不满意吧,他总是认为自己还没有画到位,没有把形象所带来的深度画够。毛焰俨然成了画家里的苦行僧,为了达到理想高峰,十年磨一剑!

他就这样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不断地使形象细化、色彩消减、结构单纯,却又感觉离自己的理想十分遥远,永远无法达到。每一张画都带着对情绪欲望的克制,对恣意判断的警惕,在这两种有些对立的状态下,竟然平衡出一种谨慎的优雅和一种顽强的伤感。毛焰就是在这样有意识的重复中,一种灵性在不断生长,画托马斯又超越了托马斯,生成了更广泛的意义。

形象此时对毛焰意义已经不大。托马斯可以,他自己也可以,中国女人也行,甚至是一只猫都可台。弗洛伊德说:“与真人完全相像不是、也不能是创作肖像画的目的。试图把自然的东西画出来的画家只是依样画葫芦的画家。而且因为肖像画只是单独地挂在墙上,他的模特不会一直呆在其被用心地复制的肖像画旁边,所以它是否完全是模特的复制品是无关紧要的。”所以毛焰只是借用模特的躯壳,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与情感。他说过:“假如我画一个废墟,我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画的就不是废墟。它不再是一个风景,我要画出那个灰烬之气,是将熄未熄的灰烬之气,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么这个废墟就不再是令人生厌的东西,它变成了巨大的美!和画人是一样的,把模特画得美、画得像不是目的,要画出一种味道,是一种‘腥味,是人的灵魂从身体里发出来的一种‘腥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就算不失败,这已经不是唯美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经过托马斯时期的十年积淀与梳理,毛焰再度启航,笔者斗胆将其称为“后托马斯时期”。他不再把托马斯当做唯一的模特,他还说以后要多画中国人的肖像。毛焰的修辞将更加丰富。虽然他一年只能“磨”出四五张画,但他的每张画都承载了本人以及模特的全部故事,读之让人动容的故事。

作者简介:

孟展旭(1989- ),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写意人物研究。endprint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托马斯 东西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