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

新闻
艺术评鉴
2017年12月18日 10:21

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现状

李艺

摘要:谈到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不得不提起两个人物——徐悲鸿和林风眠。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美术教育家,他们的艺术主张在中国现当代的美术教育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悲鸿、林风眠均是“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从“写实”和“写意”两个方面,指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审美的结合的改革方向,对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改革之路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主张,为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用西方审美的观点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使中国古代传统绘画思想增添新的思想内容,同时也使西方审美理论融合中华民族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把中西古今加以融合贯通,这将是中西合璧特色的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美术 西方审美 美术教育 中西结合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139-02

谈到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不得不提起两个人物——徐悲鸿和林风眠,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美术教育家,他们的艺术主张在中国现当代的美术教育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徐悲鸿、林风眠也均是“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改革之路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主张,为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徐悲鸿和林风眠是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两个先行者,他们二人领导下的中央美术学院与浙江美术学院是中国绘画艺术两大派系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两大主线。虽然,徐悲鸿和林风眠都认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教育必须改革,认为民众必须改变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看法,从而改变中国人的民心。只是,徐悲鸿和林风眠指出的艺术道路不同:徐悲鸿提倡从西方引进现实主义观念来改革和充实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而林风眠在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偏爱写意,注重形式,赞同现代艺术,在美术教学实践上兼容并蓄,形成了林风眠独特的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与西方的审美理念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和教育观念。

可以说,徐悲鸿和林风眠分别从“写实”和“写意”两个方面,指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审美的结合的改革思路,对中国现当代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一、徐悲鸿的“写实式”中西绘画结合的美术教育

徐悲鸿徐悲鸿坚持写实路线,影响了全国画坛和中国美术教育,甚至影响了中国画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画写实化的潮流。建国后中央美院又全套拷贝了前苏联的列宾美术学院的课程模式,于是中央美院变成中国写实绘画训练的总基地。所以说,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重点体现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对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单一的苏派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徐悲鸿的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改良中国画的作用,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总体底色。徐悲鸿的“寫实式”中西绘画结合的艺术观念和教育思想,使中国美术家和美术教育者普遍接受了西方写实观念。

二、林风眠的“写意式”中西绘画结合的美术教育

林风眠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终生致力于在美术教育中融合中西绘画传统,创造中国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关注林风眠的一系列的艺术主张,林风眠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并非中国美术教育的主流,但是,林风眠艺术思想的内核,他的“写意式”中西绘画结合的艺术观念和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民族艺术振兴和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有着全新的指导性作用。

可以说,徐悲鸿和林风眠的“写实”和“写意”两个方面的艺术观点和教育理论,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理念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完善。

在世界视野中,中国近现代的美术教育领域里,许多美术教育家和画家们进行着将西方审美的观点融入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使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我们结合中国绘画教育领域中的“形神”“透视”“设色”等观念,让中西融合贯通,将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与西方审美理念相结合,谈谈西方审美理论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教育思想的内容和形式。

三、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形神观”和西方审美的相结合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中国绘画的思想观念主要是“形神观”。中国传统画家的绘画创作是为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主观意趣、审美观点和感情寄托,对于艺术家而言,“神”就是“我”的主观认识,是“我”的审美观和艺术素养的再现。

中国美术家一直努力探索着中国绘画的“形神观”和西方审美相结合的“中西融合”的创新之路。中国传统绘画在融合发展中吸取了西方古典艺术中的写实美因素,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使其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写实性”绘画产生共鸣。中国绘画以“神似”作为切入点,“汇中融西”,既吸收西方的写实精华,也站在传统文化的起点上,把“神似”作为中国元素的核心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魅力的中国现代绘画。

四、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中的“透视观”和西方审美的相结合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中国绘画的透视观采用散点构图法。中国画家采取动态观察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中国山水画追求“远”的境界,这本身就是一种空间境界,而且体现了时间,中国画中这种空间中融合着时间的特点。

关于中国绘画的“透视观”和西方审美的相结合,可以说,中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国绘画的“透视观”完全被西方思想“一元化”了。近代的中国绘画的美术教育以“西画”的焦点透视为主,中国画中的很多时空概念已经被西画的“写真”“素描”所代替,虽然如此,美术教育领域里,仍然有一些艺术家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和西方审美的结合。在美术教育领域里,有许多美术教育家和艺术家致力于将中国绘画的“透视观”和西方审美的相结合进行美术教学与艺术创作。

另一方面,在西方,20世纪初西方学者对中国绘画的透视或空间特征关注过的学者有菲舍尔、斯宾格勒等,菲舍尔在他的《中国风景画》一书中则首次提出中国画是“散点透视法”,这不仅为西方人认识中国绘画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而且为中国人认识中国绘画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菲舍尔对中国绘画的透视、渊源与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画的透视问题,明确指出“以大观小”及“三远法”是中国画特殊的透视方式。

五、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中的“设色观”和西方审美的相结合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体现于“黑与白”。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在美术教育中,中西方绘画的设色的差异性是很明显的。西方绘画重用色,根据色彩在光影下和环境中的变化精准用色,具有明显的写实主义倾向,用色传统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客观的表现描绘事物的色彩。

而中国绘画的色彩渲染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倾向,中国绘画注重整体颜色的协调配合,不拘泥于某种写实范式,着色依循“随类赋色”的原则,这种用色方法是写意的,它表达了世界事物在画者印象中的颜色,并通过一定的布置使其达到理想的关系,表现事物最本质的生命特质。这种用色方法使得中国绘画超越技巧直达本质,表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对自然事物的认识与品位,是一种对绘画意味的追求。

现代的“彩墨画”是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中,典型的将中国绘画的设色观和西方审美理念相结合的绘画形式。“彩墨画”可以说是中国绘画艺术受到西方审美影响较深的一种成果,“彩墨画”教学也在中国的美术教育领域逐步蓬勃发展起来。

总之,在中国近现代的美术教育领域里,许多美术教育家和画家们进行着将中国绘画观念和西方审美理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美术界有识之士探索着中国绘画和西方审美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国际化”和“民族化”依然是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同时,中西合璧也是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孔令伟.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文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姜殿坤.1912-1949中国美术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吴东樑.中国当代优秀美术教育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

[4]贺荣敏.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徐悲鸿 美术教育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