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谢赫六法浅析沈周《东庄图册》的画外文思

新闻
艺术研究
2018年01月08日 19:56

沈周《东庄册》-文人画 世界绘画史皇冠上的明珠

申金珠

摘 要:本文根据谢赫的“六法”对明代沈周的《东庄图册》的画外文思进行探索和阅读,首先,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随类赋采”;其次、结合作品案例来解读《东庄图册》的绘画理论思想和画外文思之美;最后通过《东庄图册》发掘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托物言志的内在神韵。

关键词:东庄图册 六法 画外文思

一、沈周《东庄图册》的内容

谢赫的《画品》写于梁朝,根据前人的创作总结出品评绘画优劣的标准,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品评的专著,而“六法”是作为山水画品评和鉴赏的依据“气韵生动”被列为六法之首;其次,“骨法”、“应物”、“赋彩”、“位置”、“模写”,既有独立意义,又相互统一,对绘画技法的实践运用具有理论性指导意义。而沈周的《东庄图册》大多以表现田园风光,农家生活气息,以此寄物抒情,借景言志。以此来表达豁达的性格,宽阔的胸襟及对自由的追求;《东庄图册》是沈周山水画创作中浅降山水的代表作品,是根据自然风光、庭院景色创作。现存21幅,一图一景,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相通相映。画面风景别致,麦田竹林,农耕劳作,荷塘采莲,朱樱小径,风景别致,美不胜收。一改宋元时期荒凉孤独,悲愤郁结,荒凉清冷的意境。画面充满了田园气息和耕乐之趣,既表现了东庄的田园生活风貌,又寄托了自己的清静无为思想情感。

二、以作品案例分别浅析沈周《东庄图册》的画外文思

1.周《东庄图册》的气韵美和意境美

谢赫“六法”中首先将气韵生动放在了第一位,可以说是画面表达流露出来的感受和心与景的融汇交融的心灵震撼,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神韵之感;生动也可以说是生机勃勃,气氛活跃灵动,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的客观景物;也可以说是作品传达出的一种韵律和气势的流动因此,唐代理论家张彦远对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给予了剖析阐发“象物必在于形似”,进一步阐述了绘画中气韵为先。

作品《北巷》描绘了高矮起伏的山丘,疏密有致,树木虚实相映。画眼为一汪清水,水塘清澈明亮,仿佛能看到游泳的蝌蚪,画面灵动自然。塘中荷叶连连,荷花朵朵的开着,淡而不妖,仿佛能闻到香味,使得画面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韵。作品《朱樱径》中,小径蜿蜒曲折,一丘一树,简洁而多变,画中一老人漫步于小径之中,眺望远方,使画面灵活灵现,仿佛置身于画面中,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作品中的“气韵生动”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将笔墨,构成,设色和意境,相互结合,使得气韵更好的贯穿于画面中。两幅画中通过简洁多变的笔墨,既描写东庄的自然风光,又塑造了作者热爱自然,居于田野悠闲自得的内在韵味。将《东庄图册》的气韵美和意境美上升于自身的内在心境和思想情感表达。

2.沈周《东庄图册》的笔墨语言美

骨法用笔,指山水画中笔墨的运用,是将“骨法”和“中锋用笔”结合,所谓墨随笔出就是这个道理。笔墨是表达骨法的一种艺术语言的重要要素,表面上虽然是对笔墨纸的驾驭调节能力,其实质上是艺术家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唤醒与生活感受的充实,遵循文人画传统的自然写实记录,又将艺术修养和作品内涵传情达意。

沈周的山水画学习并运用了王蒙,吴镇,倪瓒,黄公望等人的风格,笔法工整,用笔凝重,笔墨苍润浑厚,意境深远。作品中《西溪》前景山坡曲折蜿蜒,竹林茂,润泽深茂,掩映着茅屋隐隐约约,若隐若现,多以中锋用笔,层叠渐进,富有诗情画意和笔墨趣味。作品《果林》,整片果林以线造型,点染结合,疏密有致,前景和深景均以淡墨表达,用笔虚实有度,干湿并用,很巧妙的传达了画面的气息。作品《振衣冈》,用笔细腻委婉,多变且洒脱,线条疏密有度,笔法墨色干湿结合,既有江南的水墨灵秀之气韵,又有北方山川的之气魄,画面景致玲珑,意境悠远。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而作者沈周结合了当时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民情,在继承传统山水画勾、皴、擦、点、染的基础上,创作出表达自己的心声的山水画意境,运用独具个人魅力和个人思想的笔墨语言描绘了浓厚的家乡情感,透发着田园耕读的生活气息。

3.沈周《东庄图册》的主观情趣美

“应物象形”是指对景写生的客观事物或作者游历大山名川,足迹踏遍江南灵秀,融入主观思想,情景交融于脑海之中,经过构思,再现作品;“象形”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对所要描绘的事物的传神精神。并非根据客观对象,一笔一墨刻意迎合写景对象,正如沈周的《東庄图册》,并没有刻意的一板一眼描绘事物本来的面貌,而是融入艺术修养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幽居田园的生活态度。

作品《续古堂》,采用对称式的构图,是焦点聚集在中间对先人的拜祭之中,给人一种敬重,仰望,孝敬的心境和作者的思想内涵,深刻的表现“应物象形”的审美观念。作品《耕息轩》,采用了对角线的构图方法,山丘,浅水,蓑衣,一隐士捧书而卧,流露出恬静自然的心境。作品《鹤洞》、《桑州》、《竹田》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审美意识,来大胆的构图,使其在“象形”的基础更加丰富内容,突出主题,可以说这是沈周的理想家园,加入了联想和想象来刻画出来的画面气息。

通过画面传递的感悟,“应物象形”也影射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丰富的笔墨语言,是艺术家艺术修养和艺术思想传达的充分体现。

4.沈周《东庄图册》的色彩表达

随类赋采,作画者根据所绘的客观对象来,结合自身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观念涂上颜色,使其画面灵活生动,虚实相生,沈周以干湿淡墨为主加少许赭石和三青,用色清新淡雅;根据墨分五色原理,对色彩进行丰富运用,其层次丰富多变,来源于自然,却更真实于自然。

作品《知乐亭》中,临江而望,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鱼在水中悠闲雅致的意境,画面设色简淡优雅,不沾染其他,充分体现鱼我两忘的陶醉境界。再如《朱樱径》中蜿蜒的曲折小路,落英缤纷,将浅淡的墨绿和树干的棕色相比较,让人感觉即使落叶铺满小径,但也觉得温暖幽静,并无萧条荒凉的气氛,这是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和色彩根据意境和构图所达到的氛围,是作者独特的运用和审美享受,传达出作者平淡自然,温和悠闲的心理状态。

纵观整个图册,大多描写田园农耕,自然生活,以浅降山水为基调,使用赭石和花青进行渲染,依据山石走势和山丘远近,不断进行调整。石青和石绿运用到画面气氛之中,奠定了古雅悠淡,恬静自然的生活气息,毫无贵气,脂粉气,充分根据自然田园,农耕生活这一客观对象,进行染色,烘托气氛。

5.沈周《东庄图册》的结构布局

经营位置是指画家根据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赋予自己的理想和想象,与自己所用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观念结合在一起,并进行摒弃和取舍,在经过不断筛选意象,形成一个天和地、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是视觉感官与内心感受的和谐统一。

在东庄图册中《桑州》整幅画面成倒“大”字型,以小见大,将画面切割成三个部分,协调而不平均,单调而又多变,视觉宽广,疏密有致;如作品《稻畦》中将画面分割成两个部分,大致成S型构图,左边是一汪清水,右边是稻畦,大片金黄的稻田,冲击着人的视觉眼球,让人想到主人的辛勤劳动,丰收在望,喜爱田园和农耕的生活氛围 。再如作品《果林》画面呈现分割时构图,画面中央果林面积较大,汇聚视觉画面关注点,构图方式既简单清晰明了,又不单调空虚,对比鲜明,主题突出。

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美是将零碎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而画面的整体构成就是将细微入画的对象经营成一个整体,使其相互影响,相互呼应,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画面。

6.沈周《东庄图册》的临摹与创作

“传移模写”可以说是从临摹开始,谢赫将“传移”亦称为“传授,递送”、“模写”也是“模仿,临摹”。但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古人名家,汲取古人绘画之精华的过程。然而传移模写不是照搬古人临本、一笔一墨刻意迎合,而是读画,品画,琢磨作品中潜在的思想和笔墨语言精神,将继承古意和不断创新结合起来。

作品《北港》、《东城》、《鹤洞》、《竹田》、《振衣岗》中不仅体现了“粗沈”、“细沈”二者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借鉴,使画面达到统一和和谐,既继承传统的笔墨语言和山水技法,又不断创新,突破前人的青绿山水,结合气韵,笔墨,构图,意境,以浅降山水表达作者的平淡,对自由生活的悠然自得,并结合自然生活经历和感悟,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作品,生活即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而艺术的创作是日积月累的沉淀和感悟,在不同的年代学习不同的风格画派和艺术表达,使其在岁月中不断寻找自身的艺术方向和艺术风格。而作者沈周学习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王蒙等,就是在不同时期由于思想和艺术主张的不变化,绘画的灵感和绘画构思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成长。既精工缜密,又粗放豪爽,既水墨空灵,又秀气温婉。是身心发展和艺术情操的飞跃,通过作品的自身表达,来反映自己艺术主张,思想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相互结合,相互借鉴。

三、画外展望

临摹并分析了沈周的《东庄图册》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卢禹舜先生的《唐人诗意》系列作品,仿佛让人穿越到一个淡雅静谧的百花园中,清雅的色彩,神秘的畫面,静谧的气息,既清新脱俗,又意境深远。充满了朦胧的浪漫气息,仿佛闻到了花香,鸟叫,还有行人慢慢的脚步声,神秘而又令人充满向往。然而沈周的东庄却似乎是一个耕地,种树,采莲、好友吟诗作画,喝茶聊天的农庄乐园,充满劳动和生活的气味,这种怡然自得的农耕生活,在如今,却让人羡慕和向往,城市的喧嚣,空气的雾霾,让人觉得东庄是我们现如今人类的世外桃源;其艺术构思和艺术思潮,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在中国山水画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用古代的“六法”来看,还是用现如今新的审美眼光来观察,沈周的东庄图册都是诗意的花园和浓浓的乡情,沁人心脾,让人流量往返。

参考文献:

[1]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D].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郭熙,周远斌.临泉高致[D].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3]潘瑜.山水画格韵研究[M].中央美术学院,2013.

[4]孙学巧.踔厉顿挫,沉郁苍——沈周山水画意境与笔墨研究[M].燕山大学,2015.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生活 配饰 图册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