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民族唱法共鸣腔运用异同初探

新闻
戏剧之家
2018年01月29日 13:06

美声唱法技巧 美声民族唱法共鸣腔运用异同初探-输尿管球囊扩张 回肠...

刘强

【摘 要】美声和民族唱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演唱方式,两者之间在规律上有所相似,但是在艺术风格上差别较明显。本文主要介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共鸣腔的运用,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两种唱法共鸣腔运用的差别和融合,以供参考。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共鸣腔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061-01

依据声音发出的原理,不管乐器产生何种声音,其具有三项要求,动力、振动体和共鸣腔体,只有将三者有效结合,才能发出优美的声音。而人在演唱时,为了完美表达歌曲,以及富有感染力,就需要科学运用共鸣腔。

一、美声唱法共鸣腔运用

美声唱法注重混合共鸣,也就是加强整体唱歌的感觉,使用的是全共鸣,是混合声区、共鸣、真假声音等共鸣同时产生,以此整个声区将共鸣发挥到最佳效果。如,意大利美声唱法是使用人的共鸣腔体,将人的胸腔、咽喉、口腔、鼻腔和头腔等共鸣有效结合。在男女高、中、低六个声部的使用中各有所偏重,可以在声音发出时自由选择和调节各个共鸣区,并以最小的基音和气息获得最大的共鸣效果,因此,美聲唱法在不使用扩音器的状况之下将音量达到最大。

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纯真、自然、洪亮,具有适中的共鸣和圆滑的连贯音、特殊的起音法、灵活的滑音、稳定的连续音等特点。意大利歌曲家罗西尼曾这样说过,美声唱法应当具备以下三点要求:第一,嗓音自然优美,唱歌时,所有音域的发音都稳定、统一;第二,经过训练之后,对于华丽和高技巧的作品可以自由演唱出来;第三,通过歌曲鉴赏,可以快速掌握,并灵活运用此歌曲唱法风格。此三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合理、完整地定义美声唱法,所以为了发扬美声唱法的魅力,还需要适当地运用共鸣,以完成更为华丽的作品。

二、民族唱法共鸣腔运用

相比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多在局部共鸣,且演唱时允许换气,具有自身独特风格,民族唱法中的头腔共鸣指的是脑后音,而胸腔共鸣指的是颤音。民族唱法共鸣腔的主要使用情况是,以鼻腔(也就是头腔)共鸣为主,再以咽喉、口腔、胸腔为辅,以完成整体共鸣效果。由于民族唱法咬字和润腔不比美声唱法,其要求咽喉腔演唱时不能太宽,下巴放松,以此才能在头腔中完成共鸣。

民族唱法强调的是鼻腔共鸣,其主要目的是表达清晰的语言,虽然鼻腔离口腔比较近,但是其所发出的声音还远远达不到民族唱法的要求。另外,鼻腔共鸣声音比较集中,且咬字和声音比较统一,因此出来的声音比较圆润、明亮。比如,《南泥湾》歌曲比较清晰,展示的是革命根据地新气象、新生机的状况。因此,歌曲在演唱时倘若以鼻腔共鸣为主,那么口腔发出的声音会得到美化。确保鼻腔共鸣,在吸气时要完全打开鼻腔,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增大进气管的同时为字音流入鼻腔奠定基础,另外,为了保证字音顺利流入鼻腔,一定要确保字音力量的始终,太重会导致口腔绷紧,太轻会导致字音流入困难。

民族唱法共鸣的音色顺、松、柔、亮等,因此,在演唱时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演唱时注重高部位,集中明亮,且发出的声音比较靠前、柔美、有力量;第二,注重口腔共鸣,再配合真假换唱,以此才能突破南北界线,将口腔共鸣的效果发挥到最大价值;第三,减弱胸腔共鸣,相对的,也要提高对口腔共鸣和咽喉腔共鸣,以此确保传达出的声音更为宽广、明亮。

三、美声民族唱法共鸣腔运用的异同

(一)美声民族唱法的差别

美声唱法主要依靠的是嗓音上下的搭配来展现声音的情感,对于表演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我国传统戏曲则注重的是表演,如,面部、眼部和动作变化,都表达了故事情节的变化。在嗓音和共鸣腔运用中,美声唱法和传统唱法也有所不同,美声是将嗓音、共鸣腔和呼吸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在歌剧表演中,其声音不仅仅要超过乐队和伴奏,还需要洪亮、委婉、清晰。

民族唱法主要将共鸣腔划分为上共鸣腔和下共鸣腔,上部分依赖的是人的生理条件。锻炼共鸣腔运用应该在自然氛围中,以口、鼻、咽喉为主,依次打开腔体,我们都知道,声音的产生和吐字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开口腔、开咽喉腔和开鼻腔需要灵活配合舌头使用,以此才能清晰地表达出字音。

(二)美声民族唱法的融合

美声唱法具有严谨性、体系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学习民族唱法时要加以融合,反之,民族唱法吐字清晰,尤其是说唱艺术,所以在学习美声唱法时也要灵活交融。通过调查发展,美声唱法的锻炼方式套用到民族唱法中,可以发挥人声美学中混合共鸣和声音色彩效果。相比传统来说,此唱法音域更加的宽广、音色也更为柔美、吐字也更为清晰、全部腔体共鸣也更为通顺,符合现代审美。另外,民族唱法具备民族文化,美声唱法是以欧洲文化为基础,两者文化历史不同,其在腔体共鸣上也有所区别,然而,就现代民族声乐发展而言,两种唱法是共存、相互交融的,要知道,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东西。

参考文献:

[1]赵丽娟.解读美声民族唱法的共鸣腔运用异同[J].黄河之声,2015,(01):79.

[2]李雪玲.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共鸣技术的比较研究[J].大舞台,2014,(09):98-99.endprint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唱法 共鸣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