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

新闻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05月01日 16:53

浅谈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

付伟

摘 要: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同整个京剧表演艺术与京剧艺术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京剧中的武生属生行分支,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粗犷威武的青壮年男子,依表演特征和服饰特点分为两大类。武功和文唱是武生演员必备的表演技巧。

关键词:京剧;武生;表演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52-01

早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时,就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说,而所谓“把子”,即指武戏,也就是以武生为主的戏,如《长坂坡》、《十字坡》、《蜈蚣岭》、《花果山》等。稍后,在京剧正式形成初期,著名的京剧、昆曲艺人“同(治)光(绪)十三绝”中,就有著名武生杨月楼,并兼老生,“两门抱”。他老生戏擅演《打金枝》,武生戏擅演《安天会》,故有“杨猴子”之称。后来的俞菊笙,外号“愈毛包”,先学武旦,后改武生,为武生、武净“两门抱”,擅演剧目有《挑滑车》、《铁笼山》、《艳阳楼》等。他身高力大,所用的刀枪把子(如《挑滑车》的大枪、《艳阳楼》的大刀等),都较一般为大,故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武生“俞派”。他的弟子有杨小楼、尚和玉等,其子俞振庭,也是俞派传人。

真正把武生表演艺术推向一个高峰的是杨小楼(1878-1938年),其父杨月楼艺名“杨猴子”,故小楼艺名为“小杨猴”。他不仅幼承家学,而且广收博采,曾先后拜杨隆寿、姚增禄、范福泰、杨万青等京剧名家为师,并得到俞菊笙、谭鑫培、王楞仙、王福寿等名家指导,遂成为集大成者。他创下了武生演大轴戏与武生头牌挑班的两个“第一”,与余叔岩、梅兰芳被誉为当时老生、武生、旦角三行的领衔人物。

杨小楼嗓音洪亮,扮相英俊,继承了俞派的粗犷稳健,又融合了杨(月楼)派的漂亮端庄,并吸收了老生、武小生的唱念、身段动作的某些优长。在此基础上,他创造出“武戏文唱”的武生表演艺术,使武生戏舞蹈化,增强了美感。杨小楼戏路宽广,能戏极多。以唱念和武功为主的《林冲夜奔》、《连环套》、《落马湖》、《野猪林》;以身段功架和刀枪把子为主的《铁笼山》、《挑滑车》、《入大锤》、《艳阳楼》;以武技翻打为主的《金钱豹》、《武文化》、《金沙滩》、《蜈蚣岭》;猴戏《安天会》、《水帘洞》等,并擅演老生戏《战太平》、《法门寺》,武丑戏《五人义》等,皆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杨小楼注重人物塑造,勇于创新。如《长坂坡》中的“抓帔”,《林冲夜奔》加“夜奔盔”,均为他所首创。

他文化修养也很高,曾亲自参与剧本结构与如词修润,编演了许多新戏,如《野猪林》、《要离刺庆忌》、《甘宁百骑劫魏营》等,广受好评。邹苇澄在其所著的《戏品》中,对杨小楼做出了极高而又十他恰当的评价:“夫武生之道,不难于骠悍勇猛,而难于威而儒雅,武而飘洒;不难于身手矫健,而难于举止合度,从容凝练;不难于套式新奇,而难于落落大方,意态两美;不难于飞扬跋扈,而难于器宇轩昂,神采烨然。得其中一者,即可名世。若论兼此四难之并者,则有史以来,仅小楼一人而已。“

杨派弟子,有沈华轩、孙毓堃、李万舂、高盛麟、王金璐、尚长春等。与杨小楼同时齐名的,有武生名宿尚和玉。他武功磁实,动作悍威猛。因演《收关胜》刀花干净利索,雄劲威猛,故有“大刀和玉”之誉。杨小楼曾称赞尚和玉说:“今日俞派武生,老尚不弱于我!”但客观地说,尚和玉因表演过于规矩古板,故略逊于杨小楼。

武生中还有“江南活武松”盖叫天。盖叫天(1888-1970年),原名张英杰,先学老生,立志学“小叫天”(谭鑫培),起名“小小叫天”,因有人讽刺他不配,遂立下大志,不仅要学,而且要超过小叫天,便改名“盖叫天”。后因“倒仓”,改演武生。他发愤苦练,广采博学,在继承李(春来)派矫健灵活、悍机敏的基础上,创造出“盖派”艺术,其特点是身手矫健,动作迅速,力度大,注重造型美。他擅演短打武生、箭衣武生的戏,尤擅演武松,故有“江南活武松”之誉。

从武生的三大鼻祖:余菊笙、黄月山、李春来的剽悍、勇猛,着重运用技巧,到杨小楼先生“活赵云”,技巧服务于剧情的表达和注重人物的刻画,再到盖叫天先生“活武松”所赋予南派武生多重的美,大大提高了武生表演艺术的品位。在杨、盖等老一辈武生艺术家影响下,高盛麟、李少春、王金璐等名家又对前辈的艺术博采众长,更加拓宽了武生的表现,不拘一格,兼容并包,不但给武生贯注了情感和生命力,注入了美感和无穷魅力,而且构成了京剧艺术中不可小视的艺术地位,丰富了京剧艺术。几代武生名家的艺术发展构成了由“演技”而“演戏”,由“单一”而“综合”的进步过程。

总之,一位合格的武生演员,向观众奉献的应该是力与美的结合,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在演出中要全方面的体现京剧的美,通过自身努力,使自己的表演达到有“份”的境界。这是一个提升自身艺术素养,从“技”到“艺”的升华过程,我想,这才是武生演员乃至全体武戏演员真正应该下功夫锤炼的方面。

参考文献:

[1]田全福.浅谈京剧武生[J].群文天地,2013(01).

[2]袁遠.京剧武生表演艺术赏析[J].大舞台,2011(07).endprint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武生 文章 武艺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