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经过一年多的严格评选,山西省品质旅游景区、品质旅游酒店、品质旅游休闲娱乐项目、品质旅游主题线路、品质旅游商品、品质旅行社、品质服务导游等七大旅游品质榜单日前向公众予以了发布,这是对山西旅游的大盘点、大总结,也是对全省旅游业内生动力的一次大提增。
笔者细细地研判了七大品质榜单,发现有不少景区本应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品质上跻身其中,但令人遗憾的是榜单中并没有,究其原因窃以为不外乎几种情形。
首先是在宣传促销上一些景区认为自身知名度已经够大,不需要吆喝的夜郎自大心理,在宣传促销上缺乏主动性,往往只注重在一些屈指可数的传统节日和节庆活动以及一些新上马项目的仪式上,邀请一些媒体来宣传造势,但在声势、气派、突击地热闹“昙花一现”之后,又是“死水微澜”,根本谈不上整体效果,更达不到既有的快捷、鲜活、真实的追踪软性新闻,又有硬的持续周期长的立体化宣传态势,故难以稳定老客户,开发不了既定开发目标市场中原先不了解,甚至不认识本景区的新客户,创造不了新需求,引导不了新消费,使得游客始终在原地打打转转,甚至萎缩,即使有所增长也是靠免、降门票等;使得人次和经济效益“两张皮”;
其次是在旅游项目、线路上吃老本,年年就是那些项目和路线,即使有时看似推出一些新项目、线路,但也是“老黄历”冠以新名词,根本没有赋予新内涵,没有将新桃换旧符,这种根本没有引领时尚旅游新潮流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不仅拓宽不了旅游新时空,而且使不少闻讯而来的回头客大有受到愚弄的感觉,更有损景区的形象,尤其是在旅游纪念品开发上,更是少劲乏力,旅游市场上看似琳琅满目、“珠光宝气”的产品却都是从外地进来的,本地的地产品少得可怜,其商品更是大多数景区都可以买得到,甚至还便宜很多,这些商品大部分利润都让外地的开发商赚了,本地经营者只有很少的利润,所以一些景区的经营者玩起了糊弄游客的把戏,游客发现后,在惊讶上当受骗的同时,接着就是对整个景区的“口诛笔伐”;
再次是基础设施不配套。一些景区急功近利,尽管在宣传促销、市场整治、线路推出等上绞尽脑汁、循序渐进也日见成效,但停车场、道路交通和食宿等设施上却是块短板,导致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不是显得人满为患食宿困难,就是交通严重阻塞,只有用交通限制等权宜之计,来缓解交通压力,而且竟把这应急的权宜之计当做了长久之计,缺乏源头上的治理,致使很多原锁定目的地、欲来之的游客,也因交通问题改变了目的地或者中途便望而却步失望地返程和改变目的地等,还有些景区中心区因总体规划不让新建宾招单位等,而新选的地方却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启动和完善,致使旅游高峰期游客入山后在吃、住、行上有诸多不便,很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山西无论在自然,还是在人文等旅游资源上,有不少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是独领风骚的,但在旅游发展的业绩上却有些不尽如人意,从这次公布的品质榜单中,愚以为一些景区应该反思在全省的品质榜单中都难以入列,更不用说在全国范围内,真应该把把脉治下病了,做到知耻者近乎勇,撸起袖子加油干,而一些列入榜单的也不要沾沾自喜,更应激发内生动力久久为功,走出省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联系: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山西日报记者工作站 高峰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