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蟒踞正乙祠,文学性回归剧场

电视
正乙祠戏楼
2016年07月01日 16:10

“这场大雨,已经下了一个多世纪,今天,我们不用日与夜来计算时间……古人们应该不会相信,原来在某一个年代,太阳与月亮都被遮盖,白昼和黑夜可以一并消失。而那就是现在。一直在下雨,一直在下……”

“我不记得是哪一年,他们连树是什么也不大知道了,绝大部分的河流湖泊,早就干了……我还是不习惯这到处金灿灿的世界,这里太亮了,再也不需要照明工具了。烈日统治了一个漫长的世纪,大部分人的器官,皮肤为了适应环境都产生了变化,而我不一样……”

——《失忆症》

“遥记昔年,这满目山色皆随吾姓,哪曾想如今却落得如此仓皇,山深草杂,露寒风凄,也不知沿此山间小路,何时通尽头。红枫遮山茶,杜鹃压海棠,一路行来,尽是奇珍异景……纵是位尊万乘,也消受不了这世间万象。”

“日月稀稀,百花萋萋,大善靡靡,大恶夭夭。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蟒国》

八月北京,蟒国剧团《失忆症•蟒国》首演

《失忆症•蟒国》由两个故事组成,气质迥然不同:剧情完全独立,语言各具一格,主题深化继承;导演据此采用两种排法,两个故事的台词方式、表演方法、调度图形均来源于不同技术体系,使剧本上下两部风格的碰撞彻底延伸至舞台,剧本文学性得以在舞台上清晰转化,大放光彩。

《失忆症》

人们从几个世纪的大旱枯涸过渡到几个世纪的大雨滂沱。随着百年绵延的干旱与雨水,人类变成了为适应环境身体不断发生变化的丑陋生物。整个世界只有两个异类:世界上唯一需要打伞的残疾的医生,与血统高贵永远保持人类体态的作为病人的美丽少爷。二人畸形的相遇牵扯出高贵的家族被掩埋的历史,人物在几代人中来回跳跃,场景在数百年间往返变换。剧本提出由一名演员扮演高贵家族的历代成员,作为主题的表达;舞台呈现则采用多种角色转换手法,将剧作的要求立体化。

《蟒国》

混沌之初,漫天彩云,虚空遍开百花,百花终年不谢,八千日月沉浮于中,彩云百花的尽头便是蟒国。蟒国世界,善念越是聚集,百花越是枯萎,恶念越是聚集,百花越是欣欣向荣。蟒国颠倒现实世界的道德逻辑,以极致美丽表现大恶昭彰,越是邪恶越是美丽,越是晦暗越是艳丽。舞台呈现要求打破固有符号系统,在视听上摒弃旧有的意象指涉,以优美的调度线条、复杂的肢体动作、精致的表演细节、华丽的舞美服装,实现剧作所提供的审美气质与主题阐释。

蟒国剧团强调文本与身体的双重在场,文本注重语言结构的文学性及主题上的思想性批判性;身体上运用来自东亚表演传统的身体技巧与相应的能量产生方式,创造自己的训练方法,使得演员在舞台上具备强大的存在感。《失忆症•蟒国》中,文本与身体两者皆被突出,剧本创作力求精雕细琢,确保文学性回归剧场,对当代剧场的反文本思潮做出推进性反思;表导演上首先以对剧本的绝对尊重为第一步,导演、演员对剧本坚持一字不改,详细分析剧本,然后充分发挥导演技术与演员能力,使得剧本的美学及思想性得以充分诠释,同时表演艺术也会在观众的观剧体验中得以放大,打破传统剧场中演员沦为文本附庸的局面。双重在场使得作品“文质统一”,达到“情、采、气、志、风、骨”和谐统一。

《失忆症·蟒国》

演出单位:蟒国剧团

编剧、戏剧构作:沈诗奴

导演、演员:李熟了

主演:董畅

舞美设计、平面设计:徐上

服装设计、化妆设计:魏玮

灯光设计:隋唐

音响设计:丁昭青、付瑾

制作统筹:王千一

演出时间:2016年8月3日至7日,每日19点30分

演出地点:正乙祠古戏楼(西城区前门西河沿220号,和平门全聚德南侧胡同)

票价:90(学生票)、180、280、380、880(包厢)、1080(包厢)

票务代理:格瓦拉生活网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影视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