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抗日神剧雷翻观众时,这部《古田会议》拯救了我

电视
一号军情
2016年07月16日 20:14

古田会议海报

文 | 路迪雨婴

前两天,笔者偶然间观看了由谭晓明导演执导的献礼片《古田会议》,不禁眼前一亮,感觉到这部影片确实是中国主旋律电影一大突破,不拘泥,有创新。

一说起主旋律电影,笔者确实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意。中国革命值得书写的方面很多,题材也很广阔,但是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形式越来越僵化,人物塑造也偏向脸谱化、概念化,使得观众根本没有兴趣再进行观看。或者,就是走恶搞路线,抗日神剧神马的全方位无死角雷翻观众三观。

比如这个......

这个......

还有这个......

真的是“万里江山一片雷”啊。

做恶搞的多了,做历史正剧的也就少了。但是,《古田会议》却将视角放在了87年前那场扭转我军生死境况的古田会议上面,全景展示了这一段历史情境,不得不说,是主创人员直面历史的一种态度。

同时,还原历史,要选好角度,《古田会议》在这方面就有独到之处。不同于以往单纯反映我军精神的影片,《古田会议》将目光瞄准了当时我军的几个主要矛盾上,比如“朱毛之争”。朱德主张分兵突围,但毛泽东认为此举会使红军处处挨打,陷入被动。

其次,是军内的路线矛盾。红军当时处于闽西一带,但部队主力以湖南人为主,因此,很多战士便有了各种情绪。

这些问题,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却长期被人所忽视,因而没有被很好的表现出来。《古田会议》将角度锁定于此,不得不说,是视野上的一个创新。

其次,在塑造人物这方面,相比传统主旋律题材,《古田会议》也有进步。

以毛泽东为例,《古田会议》将这位领袖的“伟人光环”消磨掉,换上了一层人间的烟火气。片中的毛泽东做体操、对镜自照、为贺子珍采茱萸,几个动作下来,突然感到萌萌哒~~

除此之外,主旋律题材一直不太重视影片和商业之间的结合。但《古田会议》在这方面就刻意进行了润色,以保证年轻观众的口味。

还记得他吗?儿时的偶像释小龙诶

李易霖饰演的刘安恭,其风采不输宋仲基们~

而在涉及到生涩的历史问题时,《古田会议》用了一种深入浅出的笔调来展现一些概念化的内容。比如宴请刘安恭一段,刘安恭提出要开开洋荤,在现场掏出几本书出来,让朱毛等人开眼看世界。但是,毛泽东却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将理念之争形象化,妙趣横生。

该片的导演、编剧谭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拍摄《古田会议》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还原历史的真实,其次就是感悟历史进程当中那些必然的决定性力量,以及伟人的生动性格。我们相信,主旋律电影既能拍得严肃深刻,也能拍得生动有趣。把伟人放在神坛上,是凡人的不幸;把伟人等同于凡人,是伟人的不幸。”可以看出,谭导对于历史、对于主旋律,有一种尊重历史的情怀和把握历史温度的感性思维。

导演、编剧谭晓明

在此,笔者对于这样一部具有创新色彩的主旋律影片,赶到十分欣慰。希望谭导的影片能够票房大卖,也希望更多年轻的观众走进影院品读这一段历史演绎。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娱乐
  • 影视
  • 抗日战争
  • 中国近代史
投诉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影视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