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梦想困在原地,轻松筹带你冲出《房》

电视
轻松筹
2016年07月26日 12:22

2016年6月23日,小型舞台剧《房》的首演现场人声鼎沸,舞蹈、音乐、戏剧元素的融合、虚拟与现实交织、富有张力表演、冲突紧张的剧情获得了满堂喝彩。现场突发的停电也丝毫未消减观众的热情,随着演员歌声响起,全场观众举起手机跟随节奏晃动,汇成了一片光明的海洋。

(舞台剧《房》演出现场)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场精彩绝伦的舞台剧竟然是一群“外行”大学生的处女作。主创团队里,第一次担任导演的朱建振生于1996年,只有20岁;第一次担纲制作人的是他的同班同学魏维佳;男一号则是首次跨界出演舞台剧的民族民间舞表演专业学生施皓楠……

(全体剧组人员谢幕)

《房》的制作人魏维佳是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14级的学生,大一第一次接触舞台剧时,懵懂且不安分的她便觉得自己找到了方向。她热爱舞台剧的一切,很想为舞台剧尽一份力,于是开始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去剧组实习。只要跟剧目有关的事情她都愿意去做,跟剧组、写、推,渐渐的她不满足于只是参与,渴望有一天能够制作属于自己的舞台剧。

很幸运,她遇到了同样有着制作舞台剧梦想的伙伴朱建振。和魏维佳一样,喜欢挑战困难的朱建振一直憧憬着导演这份职业。有了《房》的想法之后,他成为这部剧的总导演兼编剧。在艰辛的筹备过程中,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痛并快乐着”——与制作组协调问题、和导演组讨论剧本、跟演员们一起排练……他跟团队一点点积累着感动和收获,也化解了演出中出现的各种危机。

谈及《房》的创作来源,朱建振说这部剧其实也是他对自己的思考。《房》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困住”,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逃避或退缩,困住自己的内心,缺乏与他人的交流,这样往往导致人失去信任、丢失自我。他希望借助“困住”这个主题,能够唤醒人们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拉近心的距离。

(《房》的宣传海报)

从想法初现到排练实施,《房》凝聚了许许多多人的心血,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舞台剧的跨专业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梦想,更好地呈现导演和制作人的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异常努力。饰演男一号的施皓楠是民族民间舞系14级表演专业的学生,一直以来习惯用舞蹈表达的他,这次需要转换成用语言去感染观众,为完成这项挑战,他在排练中付出了加倍的汗水。《房》的成功同样离不开老师们的支持和指导,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传播系讲师王梅担任了《房》的艺术总监,她说:“在这部剧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独立担当、创作愿望、团队合作、艺术激情,我希望帮助这样的梦做点现实转化。”

(同学们在教室中辛苦排练)

作为一个完全公益性质、以大学生为主并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的实验性项目,《房》的经费来源模式也别出心裁,主创们选择通过众筹来筹集舞美、演员服装制作、场地灯光音响租赁等费用。据他们了解,在当下最流行的全民众筹平台轻松筹上,有一个“梦想清单”板块是专门帮人实现梦想的。于是,在2016年6月6日,总导演朱建振通过轻松筹发起了众筹项目,详细说明了项目背景、剧目介绍、主创团队、艺术定位等信息,并设定了不同规格的筹款回报,包括高清纪念海报、主演签名照、独家剧目视频等。

(舞台剧《房》众筹项目页面)

作为黄轩的同门师弟,朱建振把项目的标题拟为《今天你支持的主演或许就是明日的黄轩——北京舞蹈学院跨系原创剧目《房》》,可谓噱头十足。短短三天,这一项目便通过轻松筹筹款成功,吸引了114位支持者,最终筹得6147.88元梦想资金。在留言区,很多人纷纷为他们加油鼓劲,并表示演出当天一定会到场支持。对于第一次尝试舞台剧的朱建振和他的伙伴们来说,轻松筹上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不仅直接促成了《房》的首演成功,更可贵的是,这也是对于这群年轻人追梦行动的最大鼓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但真正有勇气去追逐梦想并实现它的人却寥寥无几,正如《房》中所表达的那样,我们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选择逃避,慢慢地被现实“困”在原地。但人生不能停滞不前,是时候为了梦想去勇敢追求了。不要再被“房”困住或迷惑,借助轻松筹这类圆梦平台,去追寻真正的自己吧。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影视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