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妃是后宫中的一棵松柏,就像甄嬛对皇上说的,倒不如像松柏,常年青翠,无花无果也就罢了。甄嬛是后宫中的真牡丹,百花之王。敬妃就是最后的松柏,屹立不倒。
前两集,敬妃没有一句台词,只有别人对她的两句评价,一个是选秀之后,皇后对皇上说的,形容沈眉庄,“很有当年敬嫔的风范。”还有一个,就是沈眉庄刚刚入宫的时候,跟甄嬛,安陵容闲话时说的,“主位敬嫔娘娘是一位很好说话的人。”我不禁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直到第三集,沈眉庄请安迟到,被华妃抓住不放,敬嫔出来求情,才有了第一句台词。我一直以为,因为沈眉庄是她宫里的人,她才出面维护的,可是到后面,祺嫔刚刚入宫,看戏的时候,不小心说出庶出的话激怒了皇后,敬嫔也出来忙不迭的求情,可以看出,敬嫔真的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敬嫔也很聪明,沈眉庄被禁足,太监送来食物之后,也是她想起来要先测一下有没有毒的。这也可以想到,经验这么丰富,当初在王府的时候不知道受了多少迫害呢。。。
新的内务府总管上任,因为螺子黛不够分的,来请教皇上,敬嫔看出皇上为难,于是很自觉的说,“臣妾一直相信眉不画自黑。”放弃了螺子黛之争,一来在皇上面前做个好人,二来本来就知道没自己的,给自己个台阶下。三来,摆脱螺子黛之争,省得日后华妃生气找麻烦。虽然很聪明,但是没几件事情是做得对的。比如,揭穿了三阿哥与瑛贵人之事,妄图压倒三阿哥,还能牵连皇后,结果被反咬一口,还连累了甄嬛。三阿哥是皇上的亲生儿子,皇上怎么会对他下手?到底还是不够了解皇上,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年了,除了博得一个贤良的名声之外,还是不受宠。
敬嫔很能忍辱负重,皇上皇后刚出宫,把后宫交给了华贵妃,敬嫔不过是想让大家早些回去,却惹来了华妃一堆废话,还说出,你当年不过是我府中的一个格格。敬嫔也只是好脾气的笑笑,尴尬的看着甄嬛,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一句。其实格格不是公主的意思,公主就是公主,大家也看出来了,胧月公主,温宜公主,都不叫格格的,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就已经改过来了,格格不过是普通女人的一般称谓。据我推测,敬嫔当年只是小家小户的女子,就在华妃的院子里,只不过住在另外一间屋子而已。就像咸福宫,主位敬嫔,但是也住着沈眉庄一样。我猜是这样,没有依据的。
也许就是因为这些性格,甄嬛才喜欢她,处处提拔她,也护着她。能在后宫平安无事那么多年,肯定有过人的本事。所以甄嬛才放心的把孩子托付给她。可是为什么不托付给沈眉庄呢?一直是个疑问。我觉得有三个可能,一个是敬嫔比沈眉庄地位高些,稍微得宠些,有事比较好关照。第二就是,万一有一天沈眉庄想明白了,要个自己的孩子,那胧月岂不是要受冷落了。还是不会生孩子的敬嫔稳妥些。第三就是,她与沈眉庄情同姐妹,就算不托付给她,她也会尽最大能力爱护她,可是敬嫔就未必会全心全意了。。正如后来端妃跟甄嬛说的,“你那三天,那一天不是为了她的一生做打算的?”我觉得就是指这个了。
敬妃也是很幽默风趣的,就像果郡王带着娴福晋入宫,她打趣道,这一左一右两个福晋,果郡王真是插翅也难飞啊,,,果郡王说,敬贵妃还是那么风趣。可见平时也是那样。与她含泪不舍胧月成鲜明对比啊。
整部剧中,敬嫔就是一个无关轻重的好人而已,就像一个茶壶摆在那里只是为了剧情的偶尔需要铺垫一两句话而已,直到甄嬛荣耀回宫之后,她不想把胧月送回去,最后演变成陷害槿汐和苏培盛,直到与甄嬛那一场精彩的对手戏,敬嫔这个角色才真正的丰满起来,有血有肉了。敬嫔说,每一块青砖我都抚摸了无数遍。敬嫔说,我知道我不过是制衡华妃的一枚棋子。。天啊,敬嫔什么都清楚,可是清楚了,知道了,明白了,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又多添了许多烦恼罢了。
剧中所有的人物,安陵容最后对皇上的一段表白,您对我跟对待一只听话的小猫小狗有什么区别?皇后最后对皇上的哭诉,臣妾多么想恨你呀!华妃临终前的那一句,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呀。敬嫔的,我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欣贵人,当初又不是没拦过,就知道,拦也拦不住。沈眉庄的,把我捧在手心,又弃我于不顾。甄嬛的那句,菀菀类卿,那我算什么?这些年的痴心,终究是错付了。。。皇上啊,你究竟辜负了多少人,后宫的女人,剧中的女人,哪一个不可怜??敬嫔还是命好的,虽然也是可怜人,可最后毕竟成功了,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