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西游记》是一个我永远解不开的结,散不去的痛……

电视
糖果色的你
2017年04月18日 05:31

“杨洁导演不仅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艺术老师,没有央视版《西游记》就没有今天的六小龄童。今天是杨洁导演88周岁生日,祝杨导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在六小龄童发完这条微博8天后的4月15日,刚刚过完生日的86版西游记总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逝世,享年88岁。

如果说中国四大名著,哪一个被播放的最多,那一定是86版《西游记》。这部特技最多最土的中国电视剧,迄今已经播了3000多次,老少咸宜,经久不衰,堪称神剧。

但也就是这样一部令人百看不厌的《西游记》,在总导演杨洁心中,却是一个她永远解不开的结,散不去的痛……

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青岛市,担任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杨洁向青岛市人民发出了第一条“青岛解放”的消息。

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她最为高光的时刻了,但23年后的1962年,已经53岁的杨洁又开始了自己人生另一段长达六年的“取经路”......

“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

“敢,为什么不敢!”

就这样,在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和杨洁之间像是赌气的一问一答之后,1981年11月,杨洁正式成为《西游记》总导演。

在上世纪80代初,接手《西游记》这样一部神话剧,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自砸招牌。因为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而《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剧要用到大量特技,可那时电视剧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特技应用更是一片空白,杨洁他们既没听说过三维动画,也没见过“威亚”,甚至连可参考的富含特技的外国影片都看不到。

“我对自己有信心。我认为我理解《西游记》,我知道要把它拍成什么样。”

一个摄影师、一台摄像机,杨洁就这样开始了为期6年的“取经”历程。现在说《西游》拍了六年都是称赞。但当年这却是穿小鞋的原因。其实25集拍摄用六年是无奈的结果。只有一个摄像机,不能同时多角度拍摄,效率很低。去日本参观时,杨洁还被央视领导批评说日本拍得多快!杨洁说要有他们五六台摄像机的条件,我拍得比他们还快!

尽管剧组的摄像、化妆、道具、照明、烟雾、武打等几乎一切工种齐心合力,后来回想起来,杨洁依旧不好意思地笑说,那时采用的特技手段实在“土得掉渣”。

比如最简单的:妖道和孙悟空对打,要在地上打、半空中打,需要用到特技,却无法实现。剧组只好到野外选择了一块大的空场,从江苏体育工作大队借了几位跳水运动员,和一张十米大的蹦床。两位运动员穿上孙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腾空而起、兵器接触的动作,摄像师仰拍,背后衬着蓝天……

杨洁不信特技不行就拍不好《西游记》。尽管当时多数观众更重视剧情,不怎么在意拍摄背景地像不像、美不美,但杨洁坚持在“游”字上大做文章。她想通过这个“游”字,把祖国的名山大川、佛刹道观等景点,在《西游记》的电视剧里推介出去,同时以景托情,加强它的审美价值。以此弥补特技短板,避短扬长。

前期采景,他们在两个多月里跑了六七十个景点。当时国内旅游业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九华山、张家界等名胜景地尚未开发,山路奇险无比,上山后又常无处餐宿,吃尽苦头。

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杨洁带领团队,走遍了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湖北、台湾之外的26个地方。

拍摄时,主创人员多次遇险:杨洁有次差点从山上跌入悬崖,师徒四人拍摄走过瀑布的场景时也差点滑脚跌落。就连白龙马,也曾多次遭遇跌落沟渠等险情。

但这种拍摄思路,却在86年《西游记》拍了3集在央视试播大获成功后,被一些人指责:导演拍电视剧游山玩水,还出国。

由于《西游》在央视受到非议,所以央视组成调查小组。结果调查发现,原来剧组特别艰辛,经济困难,连基本拍摄设备都没有。其实剧组的条件非常艰苦,每顿饭只有5毛钱的配额,到广州这些已经贵起来的地方,一碗饺子2块5,才6个,男生根本吃不饱,杨洁都是自己掏钱给工作人员吃饭。

到最后,调查组都觉得剧组太苦,又给他们加拨了资金,购置了一台新摄像设备。

随后,在1986年春节连播十一集《西游记》之后,《北京日报》连发三篇批评文章抨击《西游记》的音乐太“洋”,大量使用电声乐器来描述我国古典名著实在不合适,传统文化怎么能有电子音乐呢,还有《敢问路在何方》,是在质疑现在的发展道路吗?这分明是精神污染,要换。

要知道,这在当时是特别大的帽子,但导演杨洁还是顶着特别大的压力,给台领导写信:

《西游记》是神话剧,不受任何时代和地域的限制,音乐表现力也该丰富多彩,如果只用中国民乐乐器不是太单调了吗?《敢问路在何方》一曲奋进中包含着辛酸和慨叹。“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道尽剧组几年来的艰辛,它同样也是《西游记》剧组的生活写照,伴随着剧组一年年地跋涉。这支歌坚决不能换!

“我是《西游记》的导演,应该对全剧的艺术负责。领导相信我能拍好这部戏才用我。既然由我负责,就请不要干预!”她特意在信的结尾处强调。

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艺术表达效果,杨洁跟领导吵过,哭过,她不怕得罪人。

这个慈眉善目的83岁老太太盯着记者的眼睛平和地说:“我认为是对的,我就坚持。领导不一定是内行。我比你内行。我相信我自己。你说得对我当然接受,但如果你说错了,我绝对不接受,我绝对不按你说的做。”

“她一辈子就是这个性格。认为对的,不管你是谁、说什么,她都要坚持。她就这样。”对于杨洁的“犟”,身为《西游记》摄像师的老伴王崇秋半是欣赏,半是无奈。

也许正是因为正是这种对艺术的“犟”,此后没多久,杨洁被台里要求停止《西游》拍摄,直接拍个尾巴结束。当时只拍了15集不到。

杨洁和央视领导努力争取谈判,多次谈判之下,杨洁愤然提出自己找钱继续拍摄。可那时影视作品还没有商业化,虽然整个剧组都在努力,但都没有找到钱。演员们甚至想到了募捐。有些小观众知道后居然立刻寄来了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

后来,还是在“蜈蚣精”李鸿昌的帮助下,才获得了了铁道部十一工程局的三百万贷款,挽救《西游》于危难。

可是那时候,物价上涨,景点收费,这三百万已经拍不了剩余的全部15集,原定三十集的西游记,只能忍痛砍掉5集。

为了节约开销,一人分饰多角成了常态:

本是《西游》制片副主任李鸿昌一人分饰7角:渔翁、黑狐精、多目怪、驿丞、大臣、接引佛祖,客商。

王希钟,《西游记》的造型大师,除了设计那些神魔妖道的形象,他也在剧中扮演一个人物——金顶大仙。

徐少华一人分试3角:唐僧,唐僧的爸爸陈光蕊,东海龙王。

迟重瑞一人分饰4角:唐僧,井龙王《除妖乌鸡国》、天庭文臣《四探无底洞》、沙僧《传艺玉华洲》。

闫怀礼一人分饰9角:沙僧,牛魔王(第2集官封弼马温),千里眼,太上老君《夺宝莲花洞》,和尚《祸起观音院》,老者《猴王初问世》,卷帘大将,御马监里的一个监丞,西海龙王。

当年吊威亚是非常危险的事,为了节约经费,常常威亚的绳子都磨得很细了,还在冒险用。师徒四人都摔下来摔伤过,有一次闫怀礼(沙僧)170多斤重,摔在摄像师王崇秋的脑袋上,王崇秋当场就晕过去了。

所以师徒四人每次吊完威亚,都要庆幸自己又活下来了,然后互相击掌欢庆一番。

而白龙马,一开始找不到白马,就用黑马代替,刷一层白漆,每次到河里,河水都白了,从河里站起来,又是一匹黑马。当年拍戏因为特技条件差,大家都经常掉到河里去。

也就是在杨洁导演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下,虽说当年的条件实在是有限,86版《西游记》的场景,造型都不输如今翻拍的几版。重要在于态度,而不单单是技术。

正是这部《西游记》让我们明白:有些东西,只要努力,即使没有高科技,照样能流芳于世间。相比现在的粗制滥造的电视剧、电影,看看你们的前辈是怎么做的吧!

“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没有为奖状,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奖状。我们六年拍了25集……是用性命在拼搏,用心血在创造。”2013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杨洁导演接受鲁豫采访时说。

都说大导演大手笔,杨洁可从没享受过这待遇。《西游记》她花了6年时间拍完25集,一共领了90块钱。而之后的一部《司马迁》,光找钱就用了8年,这让她倍感失落。

在领导面前不会拍马屁,在商人面前不会吹牛,拍戏只挑剧本,选演员只按照角色需要……固守着这许多原则,杨洁眼瞅着时光和自己的精力飞速流逝,伸手抓也抓不住。杨洁知道,现在不是导演的时代了。

“一切都得听钱主的——投资方、买片方、制片人、大腕,然后才是你导演,而且可能还是副导演,选演员有时还轮不到导演。再就是,拿钱买角色:我要把这个人捧出名,我给你多少钱,合不合适就是他/她……像现在这种潜规则太可怕了。我还真干不了了。我受不了这个气。”

杨洁曾专门用一章的篇幅写了剧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主演——那匹白马:它多么通人性,为剧组付出有多大,吃了多少苦。可是拍摄结束后,它却被遗弃,逐渐年老力衰,以至于在马圈中,连食物都抢不到。杨洁最后一次见到它时,白马衰老得对外界的一切都已木然,终于在不久后孤苦地死去……

“等到它被人们利用完了以后,就被冷酷地抛弃!现在,它因为自己的衰老而被排挤、疏忽,被看成了累赘,默默地死去!它的心情又有谁去关心,谁能理解呢?其实,人和马一样!到了没用的时候,谁还会关心你的生死呢?”杨洁给这一章起名为《龙驹悲歌》。

“实际上那马就是写我自己。”她不无伤感地向记者挑明。

是的,西游记火了,但是杨洁导演却表示让演员们在外面鲜花掌声就好,我一个人孤独就好。

后来,杨洁和老伴王崇秋,这对工作上的好搭档、生活上的好伴侣,住进了北京南郊大兴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居民区里。两位80多岁的老人过着安静闲适的退休生活。拍戏那些年曾经门庭若市的家,现在除了儿女,偶尔只有些许密友往来联络。聊叙别情之余,杨洁总要向来人指指客厅里友人送她的那幅字,表明自己近年来的心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影视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