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工作内容与家电有关,我是没有体验过网上说的那种用平板或是手机看电影,在家里看视频或者电影,能用电视就绝不用移动设备,因为我想要大屏的临场感、想要更好地画质,这些都不是手机所能给予的。
前两天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爱乐之城,影片的好坏咱就不聊了,之所以提起这部电影是因为有个场景让我对家里的电视画质产生怀疑了,我一直很满意15年退市前抄底买的那台索尼W950B,如今它的背光控制能力已经丝毫不能打动我了。
背光控制,这个词大家可能听的并不太明白,这体现在电视画质里有怎么样的影响?今天这篇头条文章我们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怎么评价自己家电视画质的优劣,争取能让所有人都能看的明明白白。
其实,评价电视画质的好坏很简单,大致就只有三点而已,色彩、背光、动态,他们决定了你所观看画面的情感丰富程度、明暗的对比以及运动画面会否迷糊不堪。
色彩
就我个人而言,色彩是最不看重的一项,即便我身处家电行业、有点摄影的爱好,可我对颜色并不敏感,相信绝大多数非设计类工作者都是这样,一张照片轻微的偏向哪个颜色是非常难察觉到的。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电视系统跟色彩准确没有太强的关联性。就如同上面的爱乐之城截屏,我们都知道蓝天并不是图像里严重偏青的颜色,这是影片在拍摄过后经过后期调色处理的结果,这种偏青的颜色或许会更适合表达出爱乐之城的文艺气息。
再举个例子,我们拍摄过一张风光或者人像照片后,多少会对他们进行“失真”的修饰,这会让照片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电视也是这样,颜色看着舒服就行了,没有另外一台电视摆在它身旁,或许你永远也不知道你家的电视跟别人家有什么区别,而两台电视摆在一起的场景或许只有卖场或者媒体评测。
背光
接下来我们说说背光,很多人并不太了解他,然而他却是可以区分出一台电视的画质是否值钱的关键。比如说近两年冒出来的量子点、OLED、HDR,这些所有新技术理论上都是从背光的角度突破电视画质的,它影响的不仅仅是对比,色彩也包括在内。
大家在网络上对背光谈论最多的是漏光,它其实也算是背光的一部分,只不过比较基础,如果连漏光的都控制不好,这台电视的做工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也就不太可能是主打画质的高端产品。
背光对电视影响最大的是明暗对比,比如还是一张爱乐之城的场景,这个夜晚场景下应该是这样子的:整体环境非常昏暗、然而灯光处又非常明亮,就像是我们夜晚走在乡间小路一样,只有灯光照射范围里才能看看清物体。黑色的画面要够纯粹,而灯光、车体金属装饰条要足够闪亮。
爱乐之城1小时51分时,有两段聚光灯布光场景特别考验电视
如果你家里的电视背光不够好,看到的画面大致是这样的:黑色画面因为光控不到位会显得发灰白色,这是因为大多数电视只有单一一侧安装着LED背光条,他们需要经过导光板输出到整块电视屏幕,进而又液晶面板控制暗处抑制背光输出。如果是背光出色的电视,黑色区域会非常纯粹,因为它们的背光控制更细微(背光分区),电视在信号处理时会知道哪里是暗场、哪里有高光,明与暗的背光输出彼此间并不收到强烈影响。
上面这段其实也是现在HDR电视的显示原理,即便不是HDR电视,有分区控制背光能力的高端电视也能让你看到更真实的高光和阴影,比如图片里透过百叶窗的阳光应该非常耀眼才对。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大家检测自己电视的背光好坏,夜晚关上灯看电视,看看影片上下黑色区域有没有明显的背光输出就知道了。如果更进一步考验背光控制能力,可以在影片最后职员表画面查看黑白色对比,低端侧入式背光电视会为你重新定义黑色。
动态
最后是动态,它影响着影片中运动画面的清晰和平滑度。游戏或者体育赛事的爱好者应该对它的感知会很敏感,足球运动的轨迹是否跳动、游戏里高速运动画面是否连续,动态处理的好坏从这些画面场景里最容易察觉。
如果你想大致感受下自己电视动态效果的好坏,找个赛车类的电影应该最适合,飙车时盯着车牌照或者车辆品牌LOGO等细节观察,看看他们在高速运动时是否还清晰,这种场景最好是相机取景固定,而赛车由远到近,越到接近相机的点位运动的模糊会越强,不过动态效果这个事情真的有些不好察觉,不像背光有直观的优劣差距。
以上的内容并不太能指导你去卖场挑选电视,因为最重要的一项背光在白天环境光线极强的场景下很难察觉,而色彩无需咱们准备测试片在现场就能感知自己喜欢那台电视的颜色风格,动态效果则是在卖场里能够有效对比的环节。
其实我写这篇头条文章的目的也并不是教大家如何去卖场挑选电视,它更像是介绍给那些喜欢折腾数码产品的人大概怎么去感知电视画质好坏,就像大家买完显示器回去用纯色图看看有没有坏点一样,感觉更像是爱好驱使的消遣行为。
至于如何选好画质电视,这个其实很简单,挑索尼X9000E或比它更高端的索尼电视买就好,或者LG的OLED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