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评书”新业态初探

电视
曲艺
2017年07月27日 20:07

王封臣

对于“互联网+”这个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它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五年,我们看到,这五年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交通、金融、商业等各行业的发展,也使得国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产生了颠覆性、革命性的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多、更便利、更随意,我们获取信息的内容更碎片化、更压缩化,我们的支付手段更快捷、更虚拟化。这就是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市场大环境,而这样的环境还在不断地往“更”的方向快速发展。

据易观智库《中国有声阅读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显示,随着国家版权及网络出版等管理政策的推进、3G/4G等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音频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阅读多元化和碎片化的需求增大等宏观环境的支持,更适应多场景应用的中国有声阅读市场已经迎来行业大爆发。 2015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16.6亿元,同比增长29.00%。《报告》预测,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元(目前笔者尚未得到2016年年终的数据)。注意,这里仅仅指的是“有声阅读”,也就是将文字图书直接转换成音频供消费者“听”的书,它只是有声产品的一部分。而整体的有声产品市场更为巨大。据国内最大的网络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预测:国内有声出版未的来年产值可达3000亿元。

早在十年前,互联网还在谈web2.0概念的时候,笔者就曾撰文:“如果现在评书演员还不面向互联网加大新书的生产,用不了多久,听书市场将被生产力更强、生产速度更快的有声小说全面占领。”就目前情况看来,不幸言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评書甚至曲艺行业并没有及时跟上,或者说太多的从业者没有去真正深入地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玩法”。这就使得有声小说占据互联网上大块市场的时候,评书则淹没其间。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近几年形成的有声市场巨大空间中,评书艺术还是有着自己的优势。有声阅读也好,有声小说也好,基本属于对文字图书的声音复制,而评书艺术则是二度创作的艺术,是表演的艺术而不指是阅读的艺术。笔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如果将同样一本书的有声小说版和评书版同时放在听众面前,让听众试听选择,我敢肯定,绝大多数听众会选择评书版。”这是由评书本身的评演魅力决定的。任何一个人都喜欢听绘声绘色具有代入感的故事。目前评书艺术的受关注度有所降低,导致这种现象的责任不在媒体、不在渠道、更不在听众,责任在说书人身上,我们还没有对这么大的一个新兴市场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给予起码的认识,自然不能针对它积极地不断地生产新书。说书技艺不精湛,说书内容不够新颖,加之数量不多,自然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市场毕竟已经形成且仍在不断扩大,它正以欢迎的姿态等待着评书艺术的进入,作为说书人绝不能坐失良机,放弃攀登这块新兴高地,更何况“互联网+评书”的新业态并不仅仅指的上述这个市场。

并不是将过去在书馆、电台的评书搬到互联网上就是“互联网+评书”,那样只不过是平台和渠道的更新罢了,不能称之为一个新业态。何谓“互联网+”?通俗地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对此,评书艺术有着自身的天然优势。刘兰芳先生讲“说评书就是讲中国故事”,在国家提倡“讲好中国故事”的今天,这句话道出了评书在互联网上的生存契机。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一个行业发现故事的需求,做讲故事的工作,然后再通过互联网将这些故事精准推送到它的目标受众中去,这便是“互联网+评书”的业态模式。

比如,笔者在2016年下半年给一家教育互联网机构策划推出的面向中小学生的“评书故事讲国学经典语句”产品,就是每天用评书解析某部国学经典中的一句话,让枯燥的国学经典,变成轻松有趣的评书故事,吸引了大量孩子甚至家长,家长和孩子在每日早晨上学时会选择收听一段评书故事。很多家长反馈,孩子每天都在期盼这段故事时间,甚至一些孩子开始给家长讲故事。这款产品推出三个月,订购量超过五千种,直接产生一百多万元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使很多原来并不知道评书是何物的中小学生喜欢上了它。

再比如,网络直播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形式,推出了不少美女帅哥“网红”,但随着直播的发展,各大直播平台也意识到仅靠颜值网红是很难持续发展的,所以,他们需要推出文化“网红”。笔者就与其中几家平台有过合作。就在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家视频起家的直播平台正在与笔者商谈策划推出一台多演员档纯评书的直播节目,可见直播平台开始关注以讲故事为优势的评书艺术了。直播更是将虚拟的网络贴近了现实书馆。过去,我们总抱怨电台、电视乃至互联网将演员与观众隔离,难以实现表演中的互动和现挂,而互联网直播解决了这些问题,除了演员不能看到这么多观众的面部表情,可以随时跟观众实时互动,甚至在演员表演的时候,观众的评论就出现在演员面前,直接供演员参考讲述进度和思路。从直播效果来看,我们的评书艺术有较大的魅力和生命力,在颜值为本的直播平台,笔者每次的直播都会有几万人的在线收看。与颜值网红的歌舞耍贫来比较,在吸引观众方面,传统的评书艺术丝毫不逊于它。

另外,评书还可以与一些网络媒体的不同专题进行合作。比如笔者就一直和中国网进行合作,在它的APP平台上打造了一款名为《评说天下》的节目,通过评书的方式每日推送一则社会新闻,在两会期间还会推出专题“评书说两会”。在2015年、2016年根据宣传热点,适时推出了短小精悍适合网友在碎片时间收听的“微评书”——《大抗战微评书》和《听长征忆峥嵘(长征地图)》。受到网友好评及网信办的表扬。

同时,在互联网上,评书还可以针对特定的用户与其他传统艺术相结合,“并肩作战”共同传播,让它们通过多种面貌、多种时长、多种形式、多种媒介渗透到目标用户群或固定或不定或完整或碎片化的时间中去。现在,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埋怨互联网把人的时间碎片化了,人们接受的信息也碎片化了,于是呼吁人们要静下来,找个固定时间读书、欣赏艺术。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人的时间碎片化是不可避免。与其费尽心思去逆转当前的形态,倒不如迎合时代,努力生产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去占据受众的碎片时间。

总之,互联网改变了生活,生活改变了人们摄取文化艺术产品的渠道和习惯,同时给予了评书发展的新市场和新契机。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够再过多强调“让评书回归小剧场”这样的口号,因为这样的口号和思维会把大众的评书艺术变成“小众艺术”,而一个大众艺术一旦成为了小众艺术,它所面临的结果可能越来越不乐观。大众艺术就要让它走向大众市场,而“互联网+”恰恰就是要带动传统行业走向大众市场。所以,评书艺术甚至曲艺行业决不能放弃搭“互联网+”这艘大船。对于评书工作者来说,尤其年轻的评书工作者,更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学习,努力探寻评书的互联网发展道路,多出新产品,多出好产品,占领这块新兴阵地,我们义不容辞!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评书 生活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