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抗战视域下以人为本的家国情怀

电视
艺术研究
2017年07月30日 13:26

《战长沙》海报-战长沙曝片花 霍建华首经战火考验

王杰祥+陈景庶+朱超亚

摘 要:新世纪以来,抗战剧一直都在国内影视剧中占据很大比重。此类电视剧在展示人民力量、宣传主旋律、教育后代铭记历史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部分抗战影视剧将武侠片创作手法运用在抗战剧中,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同时弱化敌人,脱离实际、背离历史,故事离奇,受到观众的质疑。《战长沙》摒弃常规叙事手法,以独特视角聚焦长沙城茶园巷胡姓的一家人,表现胡姓一家人在面临国家凋零、山河破碎时的人物成长。为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战长沙 角色成长 平民视角 人物塑造

一、 影片简介

《战长沙》由中央电视台、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导演孔笙、张开宙执导的大型抗战题材电视剧。与导演孔笙执导的《琅琊榜》、《欢乐颂》等剧一样,《战长沙》制作精良,题材真实、定位准确、视角独特,获得观众和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该剧讲述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城茶园巷胡姓家族在长沙保卫战(1939-1942)三年里的荣辱兴衰。长沙纵火惨案、三次长沙保卫战、长沙沦陷,战争的劫难影响着长沙城每一个人,胡家人也在这场劫难中演绎了一幕幕悲欢离合故事。

二、 以家为国的人文关怀

1.以“家”为核心的叙事话语

虽写战长沙,但剧中关于战斗的场景少之又少,必不可缺的几次保卫战战况,通过剧中人物胡湘湘(胡家唯一幸存者)的回忆旁白说出,每次战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战后胡家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该剧更多地在描述战争到来时,胡家及其胡家每个人从逃避到绝望的挣扎与抗争。通过胡家可以看到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真实命运。

民以食为天,温饱问题是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和本质问题,尤其是战争背景下,吃饭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胡家人就是把日子过好的小老百姓,导演通过胡家饭桌展现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兴衰荣辱,胡家群戏多数是在吃饭中铺开的,矛盾与冲突多在饭桌上一一呈现与解决。胡长宁作为“一家之主”的懦弱、薛君山对整个家的掌控、胡湘君对丈夫薛君山的爱、同胞姐弟胡湘湘和小满的调皮可爱等全家所有人的性格样貌通过这个饭桌表现的淋淋尽致。这部片子的细致之处还在于饭桌上的座位分布,传统家庭的排序法。大奶奶面对门居上座,左手边是双胞胎,右边是胡家父母,接下来依次是姐夫薛君山和姐姐胡湘君,然后是寄居胡家的秀秀。一幅家常座次图将胡家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悄无声息地展现出来。随着战事的发展,从一大家人围坐一起的餐桌场景,转变到吃宵夜馄饨、路边摊米粉的小吃场景,胡家饭桌上的人越来越少,饭桌的戏份也越来越少,不断有人为了保护这个小家去卫国,最后皆战死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由此可见。

《战长沙》里所蕴含的哲理是中国人的家庭观,由小家,到大家;小家,是情,大家,是国。中华民族传承千年,是千万个家族的延续,这“家”中,有爱的相互羁绊,也有孔孟之道的民族气节。

2.以“小”见“大”的叙事新思维

抗战影视剧中,人物的刻画是整部剧成败的关键,新世纪以来,抗战类影视剧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英雄角色不再束之高阁,同样也是人民中的一员。《亮剑》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民英雄,脾气暴躁、文化程度低、略带兵痞气质等缺点不但没有损害主角的崇高性和可敬性,反而带给了观众真实感和亲近感;《我的兄弟叫顺溜》展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草根英雄”等等,但他们并没有摆脱典型环境里塑造典型人物的传统叙事思维。

《战长沙》就显示了它的与众不同。他摒弃了对主角的刻画,抛弃了由主要人物推动剧情发展,导演将镜头对准了剧中所有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能明确地感觉到他的情绪。画面上有战争场面,但没有大力渲染战争场面,而是作为社会时代背景,关注长沙茶园巷胡家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关注每个角色在国与家抉择之中的艰辛成长。金凤说:“当父母兄弟的血浸过脸庞,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顾清明说:“战争是什么?战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灭顶之灾,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抗战中有千千万万个像胡家一样的家庭,遭受了战争的灾难。这种以小人物视角展现大历史的叙事策略,再现了真实的历史,表现了那代中国人“以家为国”到“为家卫国”的辛酸成长。

三、 以国为家的人物成长

1.人物成长中家与国的艰难抉择

《战长沙》中打破了传统叙事上的主配角之分,胡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面对战争,他们被迫成长,在家与国中艰难抉择。

薛君山是第一个开始转变的,这样的转变,是因为爱。作为长沙城保安大队队长,13岁开始混社会,没文化,最开始他是用阴险手段逼迫胡湘君嫁给自己,但他真心爱护妻子,同时也爱屋及乌照顾着胡家每一个人,全家的衣食住行、双胞胎姐弟的婚事,都要靠他解决。长沙纵火案过后,日军兵临长沙城外,薛君山为了保护一家老小,为了守住长沙城里的每一户平民小家,赴前线抗击日寇。薛君山不懂民族大义、执政为民,他有手段,借权敛财,收保护费,但他的财,是为他的家,为他家里每一个老老小小,他的保护费,是真正在关键时刻兑现诺言的保护费。对跟班小弟说的那句“你知道保护费是拿来做什么的吗?保护费就是在关键时刻保护人的!知道什么是关键时刻吗?现在就是!”简直是良心黑道的行业标杆。

顾清明作为一个世家显赫的富家公子,内敛低调,刚正不阿,不顾家里的反对,参军卫国,却因为父亲的“关照”上不了前线。但故事最后,薛君山战死沙场,把自己献给了国家,牺牲了;而顾清明成为了胡家的“顶梁柱”,把军饷交给胡家,为胡家摆平各种麻烦,想办法转移胡家去重庆躲避战乱,他跟薛君山一样,开始为这个小家忙碌。这或许是因为薛君山的遗愿,或许是因为爱着胡湘湘,也可能是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他开始明白百姓小家与国之大家同样重要。一个满腔热血的报国青年最后回归生活,带着胡湘湘回到重庆,与父亲和解。这也是顾清明读懂战争的成长。

小满在剧中是玩世不恭、自私的、胆怯的孩子,为了追求金凤到战地医院帮倒忙,跟家里赌气离家参军却撞见日本人吓得尿裤子,被人教唆做烟草生意亏本赔上家里唯一的宅子。小满像一个永远长不大、一直在闯祸的孩子,直到亲自埋葬被日本人杀死的金凤,目睹死在日本人枪口下的父亲,回到家,发现大奶奶已经上吊,妈妈已经病逝,小满不能接受,为自己遮风挡雨、爱护自己的亲人在一天内相继离世,他被现实逼着成长,成长为一个背负着国恨家仇、扛起枪上阵杀敌的男人。面对仅存的亲人,小满流着泪对胞姐胡湘湘说出善意谎言,告诉她家里一切都好;在父母的墓前向秀秀求婚,也许为了死去的父母能安心,也许不想继续辜负秀秀对自己的好。最终,一次伏击战中,杀红了眼的小满与日本指挥官同归于尽,作为胡家最后的男人,他从浑浑噩噩的小满崽子成长为保家卫国的胡湘江。

2.国难中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胡长宁作为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名义上是长沙市的学界泰斗,而在胡家中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没什么本事的软弱书生,眼镜架在鼻尖,永远一张“囧”字脸。有时满心怨气,既不敢教训有大奶奶撑腰的双胞胎姐弟,也不能当面指责自己的女婿薛君山,只能嘟嘟囔囔地骂骂腐败的国民政府。

纵观全剧,胡长宁最在乎的是自己的脸面。日本轰炸机炸毁了他的老屋,他只会事后站在废墟上对着天空骂骂咧咧,女婿薛君山邀请整个胡家住进洋楼,胡长宁认为女婿赚黑心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难以为人师表,但他也没有勇气去大街上住窝棚,在大奶奶的说服和女婿的嘲讽下,还是悻悻的住了下来,每天沉醉于听小曲喝小酒,毕竟,比起无家可归,这样的生活不仅舒适而且体面。胡长宁对自己脸面的重视还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哪怕是急着出门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小满,也一定要先换上长衫皮鞋,不然,是没法出门的。

这样一个唯唯诺诺、软弱至极的知识分子,日本人、汉奸的威逼利诱他出任长沙维持会会长的时候,他答应了。出任仪式的当天,听了一辈子戏的胡长宁,挺直腰板唱了一回。但这一回,却唱得气壮山河,唱得直指人心,唱成了绝唱。“恨倭寇打战表兴兵犯境,众英雄请长缨慷慨出征,众儿郎壮志未酬疆场饮恨,洒碧血黄沙浩气长存,两狼山,儿郎报仇,我报不尽啊……”

导演把胡长宁作为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将他的缺点暴露的一览无余,可中国的文人,儒雅懦弱下,是孔孟之道,这个群体有自己的信仰、气节,无论世事如何艰难,都始终会坚持真理、恪守民族大义。

3.以“金凤”为代表的女性新形象

抗战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定位一直为女权主义者所质疑。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女性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抗战影视剧中女性形象与该女性的政治觉悟有密切的联系。政治觉悟高、作为中共党员的女性在抗战剧中扮演着能独当一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男”性角色,在性别超越的背后,抹去了女性的身心特征,这类影视剧如《孤雁》中的李梅、《抗日霸王花》中的五姊妹。另一类如《亮剑》中的秀芹、《红色》中的田丹是以一种传统、贤妻良母的女性出现在电视银屏上,她们没有太多的进步思想,作为男性英雄的陪衬、点缀,为的是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生动的男性英雄。

《战长沙》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打破以往常规,塑造了“金凤”、“胡湘君”为代表的女性角色,她们并没有直接参加战争,却对男性角色的成长、成熟起到了支持、引导的作用。小满的一直追求的金凤跟随部队医院来到长沙,经过战争洗礼的金凤一心想为父母报仇,他告诉小满,打死100个鬼子,就跟小满结婚,参军打鬼子的愿望便一直埋在小满心里。流氓保安大队长薛君山深爱胡湘君,一直也照顾着整个胡家,为了保护家人远离战火,参加了长沙保卫战,胡湘君对丈夫的包容关爱、教育引导使薛君山从一个大发战争横财的长沙地头蛇成长为一个屡立战功、直至战死沙场的抗战英雄。

《战长沙》精心刻画了一个个送君上战场,为君披戎装的女性形象,作为抗战背景下千万个家庭的缩影,更加具有历史真实感。同样也把抗战视域下的女性形象放在更加合理、平衡的位置上。

参考文献:

[1]杨闪闪. 新世纪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的“水浒气”研究[D].三峡大学,2014.

[2]李睿. 国产抗日题材电视剧的过度娱乐化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3]黄柏青. 我国抗日影视剧的美学流变及其价值选择[J]. 河南社会科学,2014(1).

[4]彭红霞. 抗战剧《战长沙》的创作新思路[J]. 当代电视,2015(10).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九江县广播电视台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人物 家庭 孔笙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