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牌清流综艺又一波~这次看完了还能听好几天

电视
萝严肃
2018年03月05日 06:14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mszhangziyan@foxmail.com】

“央视牌清流综艺”持续稳扎稳打高质量产出,最近我们安利过的就有《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去年也推荐过春节期间逆势走红的《中国诗词大会》。

今年春节长假,解腻的央视原创文化节目又来了,新节目《经典咏流传》,春节长假一口气播出三期,豆瓣分数开局就在9分以上。昨晚播出了第四期,以后每周六还会继续播。

这档节目的创意就很有意思:把古诗词唱出来,定位是「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

其实中国的诗词自古都是可以吟唱的,只不过古代曲谱流传下来的不多。

诗词谱新曲在现代也出过名作,邓丽君和王菲都唱过的《但愿人长久》,拯救了80后里不爱背课文的孩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定是默写错误率最低的课文了。

《经典咏流传》不仅试图让诗歌回到“吟唱”的传统,还安排点评团来阐发诗词和音乐创作的意义,找来唱歌的人也各有故事和情怀,听歌之余又可以“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

既然是给古诗词谱曲,那么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就都被拿来用了,我们这些外行人光看热闹就觉得很涨知识。

昨晚龚琳娜演唱《离骚》,使用了编钟伴奏。

这是曾侯乙编钟的复原件而非真品,从出土地湖北随州市的博物馆里借来的。

龚琳娜夫妇用编钟复制品来演奏,内容选定了楚辞,因为编钟和楚辞都是楚文化。

这曲黄钟大吕的《离骚》(歌曲名叫《上下求索》),龚琳娜唱得也很庄严和震撼,值得一听。

同样是昨晚的节目里,曹轩宾唱《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用了古琴伴奏,是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博导在演奏一把南宋时期的古琴……

琴有名,曰“锦江涛”。

此前所有的排练,都没敢用上这把古琴。

所以这首现场版的《送元二使安西》是真正的“一期一会”啊。

又是古诗词又是古乐器的,但这不是给古诗词谱曲的唯一方式;也有音乐人在“给古诗词谱曲”上做出了很实验性的尝试。

像尚雯婕自己作曲的《木兰诗》,大概因为诗歌原文内容比较有难度,她选择把全诗内容通俗化地叙述下来,但故事依然说完整了。

曲风听起来特别像迪士尼动画主题曲,很现代,B站上还真的有网友用迪士尼版《花木兰》的画面剪了一支MV出来,效果不错。

尚雯婕的表演中间还穿插了一段豫剧《花木兰》的经典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不仅把诗词流传下来,也顺便传承了一把戏曲。

而谭维维唱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有丰富的中国元素:民族乐器伴奏、戏腔演唱。

谭维维一直在研究中国的传统音乐,曾经和谭盾合作过《中国故事》。

看得出来她对传统音乐的掌控力,现场秀了秦腔和华阴老腔,很带劲。

——————————————

某种意义上说《经典咏流传》像是音乐诗歌版的《国家宝藏》,它把诗歌和音乐中很美的部分全方位展示出来,找有故事的人来演绎,于是传统文化有了一种很具象的、有血有肉的表现力。

《梁祝》钢琴伴奏的作曲人、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巫漪丽老师定居在新加坡,她如今已经88岁,身体已经经不起奔波,节目组就不远万里跑去做实况连线,请她在新加坡的音乐厅里演奏《梁祝》。

88岁老人在万里之外弹奏出来的《梁祝》,同时被一个演播厅的观众所聆听,再传到电视机前的观众耳中,这是真正跨越时空的一份感动了。

秦观的《鹊桥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宋词,节目组找了罗家英和汪明荃来演唱,还融入了经典粤语歌曲《顺流逆流》。

他们俩本来就有传奇爱情故事:一个是制霸香港几十年的女神级人物,一个是“唐僧”,看似有“颜值差”,恩爱多年,年过六十才结婚。

汪明荃和罗家英先后都患过癌症,相互不离不弃,是真正的相濡以沫。

爱情的甜蜜是不分年龄的,罗家英说自己领子上的丝巾,是汪明荃做旗袍的剩下的碎布给他的。

但是先生从太太的衣服上取一截布料当领带,根本是秀得一手好恩爱吧?

康震在边上点评罗家英:“他是希望汪老师的风采永远在自己胸前飘扬。”

罗家英现场读了一封写给汪明荃的情书,回忆当初两人一起做粤剧演出(罗家英不止是唐僧也是知名粤剧演员啊),结束后汪明荃忽然到后台亲吻自己脸颊:“书被盖了章就归为私有,一个吻就是一个章,我就是你的人了。”

60多岁才结婚,罗家英说:“晚一点没关系,只要有个好的结尾。”

两个人都患过癌症,罗家英概括为两人各有半条命,合起来就是一条命。他更向汪明荃许诺了来生:“如果下辈子在一起,我很愿意,你呢?”

署名是:“夫:英英。”

这情话是粤语念出来的,分外软糯甜蜜,深情表白后还有大招:汪明荃再现了当年一吻,红唇印在罗家英脸上。

这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活体教学啊!

——————————————————

知名的古诗词谱曲后的知名歌曲,也被《经典咏流传》选用,请来原唱重新演绎,有了不少新的故事。

杨洪基带着后辈作重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杨慎作的词被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放在了卷首,继而又被唱成了电视剧的主题曲,因为杨洪基的演唱而家喻户晓。

老先生嗓子还是很棒,开口跪。

杨洪基说自己曾经想避免唱这首歌,觉得自己也有其他作品,但他到各地演出,唱完了,台下就会喊:三国演义!

当年他也是凭借实力成为《三国演义》主题曲演唱者的,片方找了各路知名歌手去试唱,最后的两个候选人是杨洪基和刘欢。杨洪基开玩笑说:“还有一个《水浒传》等着他呢(指《好汉歌》),他就把这个让给我了。”

杨洪基能脱颖而出演唱这首《临江仙》,大约跟他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理解有关系。他说自己学习过京剧和昆曲,在美声演唱中加入了贴近中国人的感觉。

《红楼梦》一系列主题曲的原唱陈力则跟余少群去重唱《枉凝眉》了。

《枉凝眉》未必是《红楼梦》里最好的诗词,唱成了主题曲之后却成为《红楼梦》里认知度最高的一首歌,这是诗词变成音乐后的另一番际遇。

老版《红楼梦》整部戏的音乐都非常出色,陈力回忆,当年作曲家王立平是花了一年多反复阅读原著,才给整部戏配乐定下基调:满腔惆怅、无限感慨。

王立平对演唱者要求也很严格,陈力压力巨大,跨年夜他们还在录歌,王立平说她一哭哭了两年。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都是因为当初投入了实实在在的心血吧。

跟陈力合唱《枉凝眉》的余少群也很圈粉,他说自己是看了越剧《红楼梦》就很喜欢,从武汉跑到浙江去学越剧,然后意外入选《梅兰芳》,讲起《红楼梦》时他眼睛真的是闪着光的,真希望他有机会能演贾宝玉。

————————————

《经典咏流传》中,诗歌的意义不一定要借助明星和音乐家来诠释。

那些爱诗歌爱音乐的人们,生活也因为艺术而更丰富,这就很迷人了。

凤凰传奇演唱的《将进酒》,作曲者是一位科学家陈涌海。

他的身份很厉害:中科院半导体所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2年,他自弹自唱的《将进酒》在网络上走红,网络人称“摇滚博导”,大家都惊讶于科学家还能谱曲弹琴唱歌。

“摇滚博导”陈涌海到《经典咏流传》的现场讲了自己那首《将进酒》的诞生过程,让我们看到科学家的业余生活是什么样的。

陈涌海说自己到雕塑大家钱绍武家喝酒,钱绍武用无锡话朗诵古诗词,他就拿起吉他用古诗词来创作。

大家们的生活真是……太高级了!

音乐人赵照唱的是《声律启蒙》,这是训练儿童掌握声韵格律的一本清代启蒙读物,被改成了朴素好听的民谣。

(PS:赵照的代表作是把叶芝诗歌《当你老了》改编成流行歌曲)

赵照谱写《声律启蒙》这首歌,是想用音乐来帮助孩子们感受汉字声律的美好,给他创作启发的是网络上走红过的一段视频,93岁的老教授讲诗词的平仄。

那位93岁的潘鼎坤教授也到了《经典咏流传》的现场,请注意,他不是中文系教授,而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数学系教授。

他自幼受到东西方教育,文理兼修,融会贯通。

潘鼎坤教授的外祖父是秀才,给了他很好的古文启蒙,从小教他对对联;而他在复旦大学学习时,语文老师期末考试出的题目是:论数学与诗的关系。

他思考了一辈子,现在认为:数学和诗,是双胞胎。

虽然我们的知识水平可能悟不出老教授这话的真意了

……但是见到诗词歌赋给一个数学家这么多滋养,最起码会知道,那些看似无用的诗歌,是真正宝贵的无价之宝。

诗歌和音乐之美,也并不是文化精英们才能体会,每个人都可以去学习、去感受,用艺术来装点我们的生活。

目前播出的四期节目里,最感人的就是《苔》的表演。

支教老师梁俊带着吉他到贵州去上课,带着孩子们把古诗都唱成歌,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其中一首就是《苔》。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五言绝句,放到大山儿童教育与成长的语境下,竟然如此契合: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因为眼前的生活可能是困难的,如苔一般生活在“白日不到处”,但老师希望他们像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

当一群来自大山的孩子慢慢站出来,唱“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这个表演就有了撼动人心的力量。

——————————

总的来说,《经典咏流传》节目创意很好,但执行上的瑕疵也是有的:有些嘉宾点评段落太鸡肋;让观众和嘉宾“点亮爱心”这个流程也有点多余。

另外整档节目不一定每首歌都好听,但创作本就需要一定的基数才能筛选出真经典,所以倒也不用如此着急就把所有新歌都拿去跟《枉凝眉》比较质量。

我喜欢《经典咏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但展示了诗与音乐是交融的,更点出了二者都是可以融在我们日常生活里的。

艺术不一定艰深难懂,也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让人生变得浪漫有趣的一种力量,人人皆可享用。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龚琳娜 赵照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