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80后的童年往事,都在这里

电影
猫眼电影
2017年03月24日 15:28

看死君:从去年拿下金马最佳影片至今,时隔数月,张大磊导演的《八月》今天终于顺利上映,尽管首映日的排片并不多,但我明白,想看的人早已静候多时,绝对不会错过这场重回九十年代的赴约。

小贴士:文末有福利噢,这次不是送票;大家走心留言、多点赞,即有机会被抽中。

作者| 宋小报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昙花还会再开,但青春不会。感同身受,张大磊导演拍摄《八月》的初衷注定是指向自己的,献给父辈,献给九十年代,是他注定绕不开的情结,带着私密的童年的倒影。也正因此,《八月》才会如此动人。

犹记得,在去年金马奖的领奖台上,大磊导演激动地感谢了台湾新浪潮,也感谢了他的父辈和家人。大概正是源于导演对儿时故土发自内心的深情,使得影片就像长在每个人童年院墙外面的那棵大树,枝叶散碎,但是却生命力旺盛地铺张着。

▲小雷与昙花的合影

小雷的暑假

十二岁的小雷迎来的小升初的暑假。这个暑假与别的暑假似乎并无不同,也似乎很多东西都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改变掉了,如此不动声色。

在短短两个月间,小雷经历了太多事。对邻家姐姐的春梦,三哥的被抓,父亲的远走他乡和太姥姥的去世。最终,直到整个夏天过尽,那团火热的激情仿佛也随之消减下去,他旁观着这一切,心里渐渐漫上来一层寂寞和孤独的东西来。

▲人群散去,只留下小雷一个人

运动会在整部影片中无疑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正如片末的那株昙花一样,可以说正是那个火热的、令人怀念的、但终究已经逝去了的美好年代的一个缩影和象征。

拔河那场戏,也许算得上影片叙事上的一个转折点。原本大家正在一个大院里热烈的生活着,喧闹着,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要在这里挥洒。可是,突然一个喇叭高声地告诉大家说,车开不动了(也许某种程度上可以解读为“国企”这辆大车),大家快去帮忙推啊。于是人哗啦一声全散了,跟在车的身后渐渐走远。

仿佛树倒猢狲散,最终只留下小雷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着。然后,他慢慢地走向了另一条路途。影片正是在这里,一个分叉路口将他们日渐一日地逐渐隔开了。

▲像李小龙一样,小雷也有一副双节棍

那个英雄

如果说,李小龙是小雷心目中幻想的英雄,那么三哥无疑是小雷在现实中的崇拜对象,他桀骜不驯,打架,泡马子,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并且还有一条漂亮的皮带,就像李小龙的双节棍一样。

当三哥被警察击倒时,无疑是小雷童年英雄的世界崩塌的时刻。在杂乱的灯光和人影交织中,三哥声嘶力竭的挣扎,小雷着急地抓挠头发。当晚梦境中,他梦到三哥蹲在河边捧着解剖的羊躯体中的香料。也许那一刻,三哥已然变成屠夫手中待宰的羔羊,牢笼中的困兽。

▲小雷童年的英雄世界,我们也曾有过

小雷的转变也是从这时开始的,他打老师,打压在父亲头顶的韩胖子的儿子,并学着三哥的样子打台球,这种种行为,也许正是他对世界的愤恨反抗——既然心目中的英雄没有了,那么就让我自己担起来吧。

父亲高贵的头颅

影片中,母亲最常批评父亲的一句话是:就是不肯低下自己那高贵的头颅。

父亲生性洒脱,对身外之物看得很淡,铁饭碗被打破也并不十分在乎,对于小雷能不能上重点中学也不那么看重,并且最看不惯韩胖子重视利益的投机样儿。

▲全家福:小雷抱着缺席的父亲

但是,最终,为了生活,父亲还是妥协了。

当他将车子停在韩胖子家门口,但终究迟疑着始终不肯进去;当他在楼道里被人大声咒骂“装什么艺术家”;当他一个人在屋子里一遍遍回放那句台词“他妈的,就凭你也敢跟我作对”;当他独自在深夜无声而又悲愤地挥舞着拳头。是啊,他所要对付的就仅仅是一个韩胖子吗?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而生活也从来不肯让你高贵地将头颅抬高着。

▲小雷跑上大树,好奇地眺望

父与子

第一次看《八月》时,最打动我的一幕,是父亲为了小雷想上三中的事情奔走张罗,借钱请客,一切都办妥了之后,父亲看着小雷笑着时的情形。

那时候,父母亲刚刚送走了管事的人,喝得已经微醺的父亲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看着正在打台球的小雷,一面似乎有些得意,又似乎有些自豪,叫了一声小雷的名字,一副恨不得立刻告诉他的样子,但是又什么也不说,只是看着自顾自玩着的小雷一个人站在那里傻笑。

对于他这种性格的人来讲,为儿子办成这样的一件事情,大概是相当具有成就感的吧。还有事后一家三口骑着车回家时,对话中所包含的那种兴奋之情,真的让人觉得是光芒万丈的,虽然这兴奋很快就被破坏掉了。

▲小雷一家三口骑车回家

父与子之间的关系,总是无声胜有声,有些话是注定说不出来的,有些话则是根本不必说。最终,在父亲临走之前,他只是无声地在小雷的桌边放下了那条他盼望已久的皮带,然后静静地注视他一会儿,将台灯扭灭。

国企改革浪潮中的众生相

随着《亡命天涯》火爆上映,以前能够随便进去免费看电影的影院,开始实行股份分成。父亲带着小雷站在售票窗口,再也没法通过刷脸随便进入。而票价也从最初的2元,一跃涨到了15元。

▲中国第一部进口分账片《亡命天涯》

关于国企改革后的个人归属,影片中呈现给我们的大概有这么几类人:

第一类是如父亲这种的,开始一味乐观,但最终却狠狠吃了生活一个大嘴巴,但终究还是抖擞精神去面对。

第二类是韩胖子这种的,在厂里面加入自己的股份,继续当领导。

第三类是小雷的大姨夫这种的,三十年的工龄最终只换到一屋子的毛线,没有钱,又不懂得如何卖,只能是送送亲戚,勉强度日。

第四类是小雷的小姨和那个光头叔叔这种的,干起个体户,自己做老板,日子混得还算不错。

▲小雷与父亲,记忆中的电影胶片

但不管是哪一类,终究都是在岁月的浪潮中被裹挟而抽身不得的小人物。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也唯有适者才能生存。

两段留白

导演说,有些东西虽然没有呈现,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影片中有两条线索都只呈现其中的一面,虽然他们在那个时间里发生了,但是我们却只能通过猜测去一探究竟,靠我们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填充。一个是三哥的故事,一个是小雷的大姨跟他姥姥的故事。

▲《八月》剧组在台球桌前

但两个故事却又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暗合。曾经的问题少年三哥(有一场戏似乎是跟父亲在台球桌前争吵),在听闻父亲的丧讯后,伏在台球桌上无声饮泣。

而曾经心存沟壑许多年不言语的大姨跟姥姥,在太姥姥过世之后,终于坐在了一起,然后大姨抚摸着姥姥的手臂说:哭出来吧,憋着更难受(这句话小雷同样用来安慰三哥),最终在姥姥的哭泣声中完成了和解。

从亲人出发,最终又回到了亲人身上。三哥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而大姨和姥姥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血亲在生命中的意义。

那个年代的父辈

临别的晚上,父亲与几个朋友坐在餐桌边,各人谈着各人的状况,并且预祝彼此前程似锦,不畏艰难。虽然前途终究是未知的,但是却不会彻底绝望,让人感觉始终有那么一股子力量在里面,虽然生活不易,但是还是得要去斗一斗。

当父亲坐在远行的公车上,回想着参加运动会时大伙聚会的热闹场面,耳旁回荡着《你在他乡还好吗》的歌声,悲壮的情绪无疑溢满了整个荧幕,令人禁不住要潸然泪下。

▲在舞厅最后的聚会

那一面是影片中的父亲自己对自己过往挥斥方遒的岁月的一种缅怀,但同时亦是导演对那个年代的父亲的一种缅怀。就像那个总是站在阳台上练习高音的男子。在激昂的声调下,唱出的同样是沧桑岁月的滚滚流逝。而那同样也是对那个年代的一次咏叹吧。

黑白与彩色

为了营造出一种疏离而纯粹的效果,影片采用了黑白形式进行呈现。

对于色彩的过滤,以及对于那些具有年代感的细节的聚焦,配上漂亮的空镜,无形中也使影片有了一种迷离之气,时间的质感被加强了,就像你隔了许多年再来讲述某件难忘的事。虽然你知道,它已经过去了,但是当你讲述的时候,还是会觉得自己又回到那样的环境中,仿佛真的又经历了一次一样。

▲逝去的时代,不会再来

这是一部献给父辈的动人的电影,而一代人,本身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更迭变化,喜怒哀乐。

最后纪录式的彩色部分,虽然是对于父辈生活的一次致敬,但是也同时让人觉得,仿佛一下子踏入了生活的红尘中。而银幕外的我们,也终究还是要在这五彩纷呈的尘世中,继续摸爬滚打下去。

作者| 宋小报;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ChrisKirk;转载请注明

【鲸鱼放映室《八月》首映回眸】

金马最佳影片《八月》鲸鱼首映

专访张大磊:如何拍出年度黑马

【 影 迷 福 利 】

请大家在文末走心留言,将按评论质量和点赞数随机抽取幸运读者,每人免费赠送一张爱奇艺会员卡(季卡),送完为止。居然做成《八月》版,忒好看!

注:鉴于上次送狼叔周边的昂贵邮费,本次福利以常来鲸鱼放映室的北京影迷优先。当然,欢迎资助邮费!

【 近 期 热 文 】

最伟大的意大利女演员,我心所属

双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个我撕逼

李丽华去世,这样的传奇不会再有

这部戏中戏,献给前任的残酷情书

没看斯洛伐克30佳,别叫小众影迷

唐棣 : 影评人 X 的献身 | 修订版

从《马赛克少女》看FIRST创投会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