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doc
韩冬
摘 要:钢琴教学中,有若干成对的概念几乎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如,紧张与放松、快与慢、深与浅、强与弱、刚与柔等是与钢琴教学和练习相同步并相互制约的规范。正是由于这些关系的存在,就使得钢琴的教学与练习,有了相应的规格和标准。然而,在实践中,对这些标准与规格如何理解,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更为重要。本文将对这些成对概念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应用。
关键词:紧张与放松 快与慢 深与浅 强与弱 刚与柔
钢琴教学是区别于演奏的,这是因为教学过程不能搬上舞台。而需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循序渐进,使弹奏逐步达到目的。这就使教学过程比想象的更为细致和漫长。其中有几对概念在教学中更是贯穿始终。本文正是要对这几个成对概念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应用。
一、紧张与放松
紧张与放松这是一对使用率极高的关键词。从心理层面而言,是指精神方面的紧张与放松;从生理层面而言,则是则肌肉的紧张与放松。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心理的紧张与放松
心理层面上的紧张与放松,是指心理的感受。造成这种感受的因素包括:精神、心态、情绪等。在钢琴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上课时的弹奏,常常没有在琴房练习时弹得好,这就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紧张的程度还经常会因各种因素,如练习与上课、琴房与舞台、演出的规格、观众的水平、曲目的难易等而不同。
2.生理的紧张与放松
生理的紧张与放松,是指肌肉的感觉。是与弹奏的方法,练习方法,曲目的难易等因素相关。肌肉的紧张与放松是指肌肉的收缩与舒展。在练习中,保持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以保持某种程度的状态。但过于紧张,以至于造成肌肉的僵硬,就会影响到正常的肌肉运动。与此相反,过于放松会使肌肉失去有效和精准的控制,同样会影响钢琴的练习与弹奏。
3.紧张与放松的理解
钢琴弹奏中的紧张与放松,并不是自然状态下身心的紧张放松,而是在高强度的练习与演出环境下紧张与放松。在这种情况下,过于紧张会造成思维的迟钝和动作的僵硬;而过于放松,又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懒散。因此,正确理解紧张与放松,发挥正作用避免反作用。
4.紧张与放松的调节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紧张与放松都是相对的。在钢琴弹奏中,没有绝对的放松,否则,就会失去控制无法正常弹奏。而紧张,同样需要适度。过于紧张,使心理处于应激状态,就会造成因紧张所引起的一系列情绪变化,如精神紧张、过度兴奋、呼吸短促、血压上升、易于疲劳、肌肉僵硬等,这种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紧张,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弹奏状态,这就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善。其一,通过适应,是指通过多次舞台实践,积累经验,自我调节来实现;其二,通过心理调节,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三,通过加强练习达到自动化;其四,通过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来克服紧张,使演奏发挥正常。
二、快与慢
钢琴作品的复杂程度,以及音乐表现上的丰富与细腻程度,都是十分明显的。对钢琴的学习与练习、教学与演奏,都需要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完成。在练习过程中,“慢练”是有深刻内涵的,所以,快与慢就成为关键词。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但这不等于慢就好,更不是越慢越好。需要通过对快与慢进行解析,对快与慢的关系进行思辨来达到深入理解与合理应用。
1.快与慢的本质
快与慢都是速度概念,物理学的公式是:v=s/t,即t是时间,v是速度,s是路程。这说明,速度的快慢,是由路程的长短和所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在钢琴练习中,慢练就是指两音之间的路程,即两音之间持续时间的长短,持续时间长,路程就长、用的时间就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慢,而反之就是快。因此,慢练,就是使两个音之间的持续时间拉长。
2.慢练的具体方法
据此,慢练所指的就是两音之间持续时间的长度。而下键的速度,无论是快弹还是慢练,都是尽可能迅速敏捷的。在两音之间的延长音的时间里,还要完成以下内容:其一,迅速放松前音弹奏发力后的剩余力量;其二,在保持一定支撑力并体会重量通过手指落到健上;其三,要倾听所弹奏音的延长并与下一音相连;其四,看好下一音的乐谱并同时做好弹奏的准备。通常所说的慢练,就是在完成上述条件下的慢练。
3.慢与快的心理适应
慢练,只是练习的过程,不是目的。对于学习者而言,不理解、不掌握慢练的方法,就无法实现快速弹奏。而慢与快在练习中,是需要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仅需要在基本技术动作上保持稳定,更需要有耐心、有恒心,既有远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只要有了这种心理适应,练习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慢与快的生理适应
由慢到快的练习过程,需要所有参与弹奏的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准确、稳定,在此基础上,才可在保持原有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有限的提速,使参与弹奏的各个部分重新适应新一轮的要求,由此形成提速的规律。在每次练习时均由慢到快,并在达到极限后,再重新从慢速开始,同时调整提速的幅度和练习的次数。以适应生理方面的灵活与协调。
三、深与浅
深与浅是对手指触键方式的描述和形容。因为,钢琴键盘的深度是固定的,只有最大限度地将琴键弹奏底,才能获得钢琴特有的声音和提高弹奏机能。但是,由于音乐表现的需要以及音乐风格的区别,对于声音乐要求就会不同,而不同声音的获得,主要依靠触键变化,其中深浅的变化,下键速度与力度的动作组合,就会使声音发声改变。
1.触键的深与浅
触键的深浅,对于弹奏者的感觉会由于深浅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为了便于说明,假设将深浅分为“浅、中、深”三级(实际弹奏中更多级),“浅”级,触感是有悬空感觉的。这就需要手臂自己要有所控制;“中”级,是将手臂重量完全通过手指的支撑放在琴键上的感觉;“深”级,则需要在手臂重量全部放在琴键的基础上,再加上手指的压力,使手指与琴键接触得更为紧密。由此就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2.声音的深与浅
声音的深与浅是在音乐表现中所经常使用的形容词。在钢琴基本功练习中,通常是追求结实、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是前述的“中级”声音及其弹奏感觉。如果将声音分为“浅、中、深”三级来说明,“浅”级的声音具有飘逸的效果,但这种声间需要控制下键的速度、力度、深度才能获得;“中”级的声音通常是钢琴的本色,也是使用最多的基本方法;“深”级的声音则具有饱满、浑厚、结实的声音特点。同样需要下键的速度、力度、深度的组合。
3.速度与深浅
这里的速度特指下键的速度,当声音的深浅与下键的速度进行组合时,所出现的声音就会有如下结果:快加深,会使声音具有暴发力,强而尖锐;快加浅,明亮而轻盈;慢加深,深沉厚重,充满歌唱性特点;慢加浅,轻柔飘逸。这里省略中级别。
4.力度与深浅
力度是指弹奏力量的大小,但力度的大小又与前述的下键速度有关。当力度与触键的深浅相组合,就会得到如下结果:强加深,饱满而深厚;强加浅,果断而灵活;弱加深,深情而温柔;弱加浅,空灵而轻柔。中级别略。
四、强与弱
声音的强与弱是指弹奏用力的大小,即力度的强弱。力度强弱的快定因素包括,手指与键盘的距离,下键速度的快慢,触键的深浅等。因此,弹奏中的强弱不仅仅是个力度问题,它与相关因素的组合,构成了多种力度层次。
1.发力的大小
强奏时,需要手指具有极强的暴发力。由于手指与键盘距离很近,限制了加速的空间,因此需要弹奏动作十分迅捷才能奏效。这种增加弹奏力度的练习,需要有意识、有步骤、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而引起肌肉损伤。相反,而发力小,自然会弹奏出弱声。而强与弱的力度如果需要音色变化,有表现力,那就需要与其他因素进行组合。
2.动作的幅度
动作幅度越大,力度就越强,反之就会越弱。动作幅度大的弹奏,就通常说所的高抬指。它可以加大动作的幅度,以获得强奏的音量。但动作幅度大,就会影响跑动的速度。因此,追求音量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速度。因此,就要通过组合练习,解决问题。
3.触键的深浅
如前所述,触键的深浅,不仅可以改变音色,更可以改变力度。但这种由于触键深浅所加强的力度,较之加大动作幅度所获得的力度,更容易弹奏快速跑动的音型。而速度与力度的关系通常是速度越加快,力度就要越减弱。否则,强力度的纵向力量就会影响横向跑动的速度。因此,通过触键深浅的调整所获得的力度的声音质量更高,更容易提高弹奏速度。
4.动作的快慢
动作的快慢,与力度关系极大。动作越是迅捷、灵敏,就越能获得更强的力度。而在一些抒情细腻的作品中,则需要通过慢触键,以获得如歌的效果。快速而敏捷的动作中一种弹奏能力,主要通过严格训练获得。另外,也与个体的肌肉与骨骼的条件有关,特别是第一关节和第三(掌)关节,即通常得说的第一关节不折指,第三关节不塌陷,使力量可以无障碍地直接发挥作用,更能提高弹奏动作的效率。
五、刚与柔
声音的刚与柔同样由于触键的变化和组合来获得。钢琴上的不同声音,均需要在正常的弹奏方法基础上获得,而非出现过于强烈触键的噪音或过虚弱触键的模糊。
1.手指与刚柔
以手指作为动力臂,其特点是动作灵活,但力度有限。弹奏刚劲的声音,需通过下键快,力度强,触键深来获得;弹奏柔和的声音,则需要下键慢,力度弱,触键浅来获得。这种触键技术的掌握,使钢琴获得多样的表现力。
2.手腕与刚柔
手腕的弹奏动作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手腕为轴,将手抬起由上而下的弹奏,这种弹奏适合弹奏快速弹跳与跑动类的音型,具有弹性和颗粒性特点;另一种弹奏动作是在手指事先接触键盘,以手腕抬起为动力向下弹奏,这种奏法由于手指始终不离键,弹奏的声音具有歌唱性。这两种奏法恰好是一上一下,一刚一柔。这种奏法多用于弹奏双音、八度、和弦及所构成的旋律。
3.小臂与刚柔
小臂弹奏是以肘关节为轴,这样动力臂就被延长,弹奏刚劲有力的音乐就更具优势。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速度与灵活性,特别是在弹奏八度、和弦类音乐时,常常表现出排山倒海、滚滚向前的气魄。
4.大臂与刚柔
大臂弹奏是以肩关节为轴,这样动力臂就更长,弹奏刚劲有力的音乐就成为其最大的优势,具有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慨。但由于动力臂过长,就缺少了灵活性。因此,通常只在具有辉煌宏大的段落,以及乐曲的高潮中使用。
结语
在钢琴教学中,以上五对概念是经常使用的关键词。它们不仅对钢琴的教学与演奏具有重要作用,对钢琴练习更是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上述中对概念辨析,可以得到以下启发和感悟:
1.钢琴的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有刻苦学习的毅力,更要有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加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
2.正确理解、认识和掌握钢琴弹奏中这五对相关概念的作用,并通过组合获得更多样的方法,是提高钢琴练习效率、效果与弹奏能力的重要内容。
3.钢琴弹奏中,不同音色是有不同表现力的。通过不同的弹奏方法,练习和掌握不同的音色,使钢琴的表现力得到明显而有效的扩大和丰富。相信通过对上述五对钢琴教学中常用的概念的解析,会使钢琴教学、练习和演奏得到有益的启示与促进。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