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细强
摘 要:本文主要是在婺源木雕的调研前提下,开展的工艺传承,通过选择合适的加工材料,设计主题,深入的研究技法,进行后期装饰。目的是呼吁大众本根源上保护婺源的木雕技艺,从而带动婺源木雕的发展。
关键词:木雕;工艺技法;传承
婺源三雕刻就是婺源民居重要构成部分,如今已经被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内,其中婺源三雕分别为:木雕、石雕和砖雕。木雕是最为出名的。婺源的木雕历史发展悠久,且雕工精美绝伦,雕刻的内容都是百姓生活内容,朴实中将生动的生活场景呈现出来,所以审美价值较高。根据研究获悉,一件完美的作品要经过选料、选题、放样、打胚和后期的全部工艺流程。
1 材料选择
婺源人民受到道教的影响,在房屋建设方面多以上水为脉,以草木为毛发。特别是材料选择上面十分严谨。就正梁为例,选择的梁木很有讲究。要求选择一根比较粗的树干,并在夜里将树干砍下偷运回来,当地人将这种行为叫做“偷梁”,寓意大吉大利。婺源地区,林木缭绕,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松木和杉木。当地居民在树种选择上面多根据自家状况进行林木选择,有的家庭喜欢选择红衫木,这能彰显出富贵;但有的家庭多选用樟木和白果木,用以防止蚊虫。不过,还有更多的居民建筑中多采用的是松木和杉木,原因是该木材易于生长,且纹理清晰,质地十分松软,易于雕刻。但这类树木也有弊端,即很容易腐烂。当今的婺源,选用的根雕材料各异,都根据各家的自我喜好选定。
2 主题的由来
婺源木雕雕刻主題都是对百姓日常生活的介绍和延伸,特别要与宅院主人身份、地位相关联。明清时期,正是三雕鼎盛阶段,当地的经济和文化极为发达,当地的房屋主人多是徽商。徽商多是由于仕途不顺最终转为经商,所以徽商身上有着一种儒雅之气,可谓贾而好儒,部分徽商当时从商的目的也是为儒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物质极大。所以这部分徽商在经商之余开始广建祠堂,住宅中雕刻的主题多围绕着“忠孝节义”如“岳母刺字”“卧冰取鱼”等故事。除此之外,很多装饰纹样多出现“暗八仙”等宗教图案。所以在题材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化,本着“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原则。
3 深入技法
婺源的木雕工艺技法可谓错综复杂,其中很多内容朴实精致。很多木雕师傅主要是运用简单的技法表现出生动的生活细节,并结合宅院主人的喜好选择合理的题材进行构思,然后对制作好的木头进行放样和打粗胚、打细胚做好雕刻的每一道工序。从雕刻的技法能够看出,雕刻的基础是平面雕刻,然后有点难度的是浮雕。浮雕可以细致的划分为浅浮雕、中浮雕和高浮雕这三类系数难度不能的雕刻方式,随着高低的变化不同,难度系数逐一加大,其中最难的雕刻是圆雕。这些雕刻在装饰雕刻上面本着交相呼应之感,彼此之间相互交织,且层次富于变化,整体形势十分有序,所雕刻的物体都很有趣,空间形势和层次分明。通常雕刻细致的划分为门中的楼板或者梁下等平雕和浮雕,其中牛腿部位(即承载楼厢构建支持的部位)经常使用高浮雕或者园浮雕。这部分能够考量出一位木雕师傅的技艺水平。
4 后期装饰
前文曾经明确的提及,当地的居民受到道教影响,所以很多文化方面道教的因素较多。老子曾云:“无色令人炫目”,若使用的颜色较多,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导致人对实物自身的颜色失去观赏感,那么就将失去实物本身的属性。徽州建筑物的最大提升是后期的整体加工相对简单,不会有复杂的装饰参杂其中,但在很多细节方面却十分注意,细细的打磨细小的部分,并在上面涂膜桐油和蜂蜡这些半透明的保护层,有的雕刻者为这些木雕上保护漆。
5 未来的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好的木刻工艺也需要经受住风吹雨打,导致很多建筑构件腐化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很多已经出现断裂,部分精品雕刻被人偷盗。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的建设是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主体,木雕这一传统工艺由于制作时间周期长,所以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状况,很多青年人感觉木雕技术经济收益少,所以不愿技艺传承根雕,导致木雕行业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
部分长期从事木雕工艺的工匠由于长期负荷工作,年老后不得不放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人已经开始淡忘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将这些精美的木雕看成拍照观赏的背景,对于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保护确显得毫不在意。面对此现象,我们需要进行适度的保护,让其更能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第一,相关人员需要加大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群体需要了解它,从而理解它,这就是主观上对其进行的保护。第二,借助政府的力量,颁布相关的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政令和法令得到落实,成立保护机构,让部分没有被感化的人群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很多省市政府大力推崇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对文化感知。第三,要求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景点能加大管理的力度,开展相关的民俗活动,并开设相关的传统工艺陈列馆,这样能将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产继承起来,避免老的艺人离去,很多文化也随之消失。借助主题活动,为游客和参观者提供免费参观的机会,这样游客能更好地了解和参观木雕艺术。第四,形成木雕文化产业,婺源木雕文化传承的关键之处在于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但婺源木雕的文化价值需要在文化产业的推动下完成。其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中环境要适应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影响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婺源木雕的优势是它的古朴和自然,能够顺应自然的生存和法则,且能体现人类的智慧,更能在工艺上体现出浓厚的文化积淀,这些文化符号以及内涵是当下参与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另外一方面,婺源木雕是一种特色化产业,能源的消耗程度较低,产业的文化附加值高,所以易于进行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生产发展需求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后工业社会的逐步转型,产业将有新的发展。第五,文化传统方面,婺源木雕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的影响,不是对木雕的复制和照搬,是要在保障木雕本真不变的前提下,融合社会的发展需求,顺应时代发展变迁,且应随着当地的地域环境做出适度的调整和变动。
伴随着传统文化以及当地文化的保护,传统的技艺文化与当地的文化产业相互之间依存,这是婺源木雕工艺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必由之路。
6 结语
婺源的木雕博大精深,也是婺源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材料选择、主题由来或是技法深入上面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其中传承不应局限在某个固定的景区环境中。除此之外,保护和传承婺源木雕的前提下要深入地了解木雕文化,在了解它的前提下,能发掘木雕的内在文化价值,这样才能让婺源的木雕更好的发扬起来,从而能从根本上保护它、传承它和拓展它,进而婺源木雕能走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 朱铁军,黄凯.皖南木雕的审美追求与工艺技法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2):72-75.
[2] 秦学,秦仪.阆中古民居的木雕花窗艺术及其保护[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0):11-12.
[3] 许元.国家非遗东阳木雕文化的教育传承及路径[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06):12-13.
[4] 蓝泰华.闽西汀州客家府第式民居木雕装饰艺术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11-12.
[5] 管宁.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浙江东阳木雕兴盛的启示[J].浙江学刊,2012(0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