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电行业来说,2017年无疑是更加具有挑战性的一年。无论是从去年底原材料成本涨价还是今年电视、手机等涨价声起,都已经成为定局。如今却开始松动了,面板价格近期出现松动情况,继中小尺寸手机面板景气反转后,电视面板报价也开始在第二季走跌了。
根据光电研究机构WitsView表示,电视面板市场持续在卖方市场基础上调整,且已延续近1年的价格涨势,5月开始出现变化,中尺寸电视面板报价走弱,5月平均下跌1美元。
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其实代工厂富士康在鸿海收购夏普之后,意图重振夏普品牌,为了冲量推出计划,采取一系列方法,买房送电视、买大送小等营销手段。夏普在中国销售有29.7万台,同比增长23.5%,富士康出货量也稳步提升,仍位列于第二。
△奥维云网
中尺寸段与 55 吋 UHD 产品报价下跌
根据WitsView观察指出影响价格走势的因素是在五一假期销售积弱不振,让电视库存水位攀高,问题无法再被云淡风轻地带过;其次是品牌承受获利恶化的压力达到临界点,因而试图将部分压力转嫁到面板供应商。
此外,在中国的面板新产能也正式从纸上计划转化成具体方案,甚至过剩的产能还须去化,导致部分电视面板尺寸降价。
电视面板除了已久的品牌成本压力,在五一销售不佳的情况下蔓延开来,同一时间,群创策略性增加39.5吋的生产数量,以及京东方福州新厂的43吋放量在即,破坏让尺寸段原有的供需平衡状态,导致报价开始走弱,5月这些尺寸平均价格下跌1美元。
WitsView认为,虽然面板报价在中尺寸与55吋开始走弱,但各面板厂与不同品牌所承受的压力不尽相同,因此跌价并不完全是一体试用的情况。
32 吋、49 吋与 50 吋、65 吋价格有撑
此外,多数电视面板价格则依然维持持平的走势。以 32 吋来说,由于中国内销的不振,品牌转向外销的同时也带动 32 吋的需求,让价格得以持稳。49 吋与 50 吋则因为供需大致维持平衡,价格也暂时不见鬆动迹象。至于年初以来涨势凌厉的 65 吋,受到整体供需环境的转变,价格涨势虽然在本月正式告一段落,但也暂时未显现必须跌价的压力,报价同样呈现持平。
在 IT 面板方面,监视器本月报价依然疲软,尤其是入门的 18.5 吋、19.5 吋与 21.5 吋的 TN 型面板,本月跌幅都普遍落在 1 美元至 1.5 美元之间,连带影响小尺寸 IPS 产品出现 0.5 美元的价格跌幅。
至于 23 吋以上 IPS 产品由于供需状况相对健康,价格也比较稳定。笔记型电脑面板方面,受到美系品牌标案订单的加持,加上韩系面板厂的供货能力受到苹果与微软平板电脑新品需求的排挤,不论是入门的 HD TN 或是定位较高的 Full HD IPS,本月价格皆呈现持平走势。
举例而言,面板厂过去3季获利状况良好,也试著透过提供给客户所谓市场开发费用的方式,补偿客户的成本压力,做为取代直接跌价的另一个议价手段,这种灵活的谈判方式,在市场后势仍非十分明朗的时间点上,比起直接跌价,反而更能被买卖双方所接受。
近几年,面板行业本身就处于低迷状态中,市场形势不甚明朗,如今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重压,更是令众企业倍感焦灼。然天无绝人之路,那些依靠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和拥有完善产业链生态的行业先行者,总会找到一条走向光明的大道。
更多行业资讯请搜索硬之城查看